山西是中國的三大蘋果主產地之一,而且有自己打的比較響亮的品牌:吉縣蘋果、臨猗SOD蘋果。
從2016年年初開始,各地蘋果滯銷的新聞就屢見報端。近期,有山西客商表示吉縣蘋果2016年滯銷嚴重。以往,媒體也報道過其它地方水果滯銷的情況,但吉縣蘋果憑借其鮮亮的品相和優良的品質受到市場追捧,銷售平穩,影響不大。以往70﹟以上規格蘋果當地出園價都在3.6元以上,個別品種還達到過每斤5元的高價。而2016年收獲的蘋果大批積壓,收購商觀望情緒嚴重。許多上門的果商給出的價格卻多在每斤2.6-2.7元之間,巨大的價格差異讓果農們很難接受。
經過30年的發展,吉縣蘋果產業已頗具規模。28萬畝蘋果、年產優質蘋果達18萬噸,產值8億余元,果農人均果品收入達到6600余元。
從往年來看,吉縣產地的蘋果并不愁銷路,吉縣蘋果熱銷到國內各大省市地區,部分蘋果還銷往美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外市場。據有關部門調查資料顯示,2016年吉縣蘋果的總產量與2015年基本持平,并不是因產量增加而導致的價格下滑。
此外,2016年10月最后一周,由于陜西咸陽、延安、山西運城等地長時間降雨,嚴重影響蘋果交易進度,大量的蘋果仍在樹上與果農手上,降雨斷斷續續,客商集中收購需求難以滿足,大部分的客商都已停止收購,價格呈現偏弱走勢。
結合2015年的市場行情,業內人士早就預測2016年蘋果的價格將會維持低位運行。在遭受全球經濟下滑主導因素的影響下,國內的出口業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沖擊。國內水果時有滯銷,主要原因是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水果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進口水果的標準化程度高,用戶體驗相對容易保證;另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國產水果的生產與市場脫節,種植沒有或是很難做到對真實的市場需求負責。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蘋果種植戶要想掙到錢,除了把握住市場機遇外,關鍵還在于蘋果的品質以及市場的拓展程度,農民應該在蘋果的生產和銷售模式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