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蘋果賣出蘿卜價 黑龍江哈爾濱市民歡喜果商愁

       日期:2016-11-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08    

      學府路277號,是龍江最大的果菜批發市場。每天凌晨至中午12時是這里最忙碌的時候,全國各地的果菜被批發商拉到這里,然后另一批商販又把這些果菜送到全省各地。

      今年,這個忙碌的批發市場,展現著水果市場最為劇烈的變動:蘋果價格幾乎降到近10年來最低,橘子、梨、香蕉也較去年下跌20%至30%。在零售端,“早市通”邱阿姨感覺水果“便宜得不像樣”:“以前早市蘋果都得每公斤10—12元,今年最低每公斤4元的蘋果質量也不錯;南果梨,往年最差的6元1公斤,今年最貴的也就這個價,散市時兩三塊錢1公斤還能隨便挑……”

      這個冬季,橘子、蘋果、梨、香蕉等大眾水果,終于罕見地同“兩元檔”的大白蘿卜站到了同一陣營。

      普通市民感受大眾水果價格跳水的時候,上游的果商和果農正感受水果市場的陣陣寒意。“現在批發市場上賣得一點都不好,人也比往年少太多。”張麗是哈達最大蘋果銷售商,賭博,是她和同行在形容眼下處境時不約而同用到的詞匯。

      去年賠錢今年還得接著做——

      哈達最大蘋果商:我就像坐在賭桌上

      30年前,張麗的母親開始做蘋果批發生意,15年后張麗加入進來。2010年后,張麗把蘋果收儲版圖從遼寧、山東延伸至陜西、甘肅、新疆后,她家蘋果年銷量由50萬公斤左右迅速暴增至200萬公斤,一躍成為哈達批發市場最大的蘋果銷售商。

      每年10月至11月中旬,張麗追逐著各地蘋果成熟的節令,輪流飛赴全國各大產區大批量收購蘋果,并在當地租下冷庫存儲。在接下來的半年消費旺季中,這些蘋果除少量就地轉手外,大多數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哈爾濱。

      行業變化莫測,多年來張麗已習慣將水果價格起伏不定當成常態。但去年市場突然變局,還是讓她始料未及。

      2014年蘋果主產區遭災減產,全國蘋果收購價節節攀升。去年蘋果上市季,果農延續之前行情待價惜售,收購價由此被人為抬高,山東優質紅富士最貴時一箱批發價近200元……果商被迫砸入大筆資金展開前期收購。但出人意料的是,當年底的銷售旺季,高價果在零售市場遇冷,果商積壓的蘋果根本賣不動,只能賤價處理。

      這個蘋果銷售季以“99%的果商都賠錢”告終。這種情況,在業內罕見。

      “不少人負債累累。”張麗是賠錢果商之一。見多了水果市場的風雨,她形成了一套寵辱不驚的從業哲學:“做生意有賺有賠,去年沒賺錢今年還得接著做。賠一次就不做了,那就永遠沒有賺的機會。”張麗今年沒減少收儲量,依舊是200萬公斤。

      “這行就像做期貨,我就像坐在賭桌上,只能押寶。每年前期蘋果收多收少,很難根據預判后期市場情況來決定。”剛結束山東的收儲,張麗就馬不停蹄飛到了新疆。11月,阿克蘇糖心蘋果開始上市。糖心蘋果近兩年在冰城頗受歡迎——在不確定的市場里,她得豐富產品類型。

      蘋果價格降到10年來最低的背后——

      產能無序擴增水果消費結構變遷

      蘋果價格幾乎降到近10年來最低,橘子、梨、香蕉也較去年下跌20%至30%……今年,水果市場迎來了最為劇烈的變動。

      張麗對銷售預期的不確定,除了蘋果本身供給多寡,還有其他品種水果的“挖墻腳”——近兩年,冰城人水果消費格局一直處于變化中。

      “紅提、芒果、櫻桃等小眾和精品水果銷量一直在上升,年增幅大約在10%左右。”哈達果菜批發市場副總郝濱生發現,選擇的多樣性讓哈爾濱人對蘋果、橘子、梨、香蕉等大眾品種不再情有獨鐘,轉變的方向很難琢磨。他舉例,去年同期小眾水果冬棗在哈達批發市場日銷量約120噸,今年卻猛然增到150噸。

      對終端的消費者而言,每天的水果食用量是一定的,這種多吃點,那種就會少一些。

      一起擠壓大眾水果市場空間的,還有進口高端水果。近兩年,我國大幅降低進口水果的關稅,并放開進口品種限制,尤其是對美國、菲律賓等國家水果的限制陸續取消。“像榴蓮、芒果、山竹等熱帶水果以前高不可攀,現在很多人也都能吃得起。”張麗說。

      但大眾水果價格何以跌至近年新低?諸多果商們總結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兩種:其一,今年各大產區水果普遍豐收,尤其是蘋果打破了往年陸續上市成熟的慣例,幾乎同時上市;其二,我國水果出口份額減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水果產量為26142.24萬噸,出口總量為289.05萬噸,出口量不足1%,大多面向東盟、俄羅斯等中低端市場。以蘋果為例,2015年我國蘋果產量3849.1萬噸,出口量83.3萬噸,相較2014年只減少了4%——與龐大的產能基數相比,水果出口量只是鳳毛麟角,其小幅減少也很難對國內水果價格產生明顯影響。

      張麗認為,更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在產地。近年來,全國水果產業缺少整體規劃,甘肅、山西、陜西、遼寧等主產區不斷擴大蘋果種植面積,全國年產量從2003年的2100萬噸增至近年4000萬噸左右,十余年間增長近1倍。這么大的產能,市場未必全能消化。

      即將結束全國收儲,張麗的壓力也與日俱增。手頭200萬公斤蘋果,每公斤只要少賣兩角錢,她的損失就是40萬元。事實上,由于去年賠錢,張麗認識的果商中約三分之一的人今年已不再收果。

      半數蘋果沒人收,火晶柿子爛地里——

      早市攤販跑到產地直接采購

      在2100公里外的蘋果產區陜西合陽縣知堡鄉,村民依舊在期待果商的身影。

      往年此時,地里的蘋果大多已經出手,但現在還有一半找不到銷路。65歲的蘋果種植戶黨根讓有些慶幸,在中秋節前后,他家5畝紅富士全部賣掉了。“當時上市的蘋果少,70果(蘋果直徑)地頭價一公斤賣到4.8元。現在,價格都壓到一公斤2.4—3元,來收購的果商還是不多。”

      他告訴記者,如今種蘋果套袋費、人工費、肥料錢等成本不菲,蘋果地頭價每公斤2.4元基本不賺錢,但要是惜果不售,以后恐怕會賠錢。黨根讓也是當地的蘋果代辦人——外地果商通過他采購村民的蘋果。最近,總有村民往他家里跑,希望有果商收購時能優先引介。

      尹訓發是近期到合陽縣收果的外地果商之一。他是哈爾濱市道里區顧鄉區域早夜市的零售攤販。幾年前,尹訓發繞過哈達批發市場,直接來到陜西合陽縣、寧夏中衛縣等蘋果產區采購。他每年秋天在產地采購兩車蘋果(每車約28噸)發回哈爾濱,然后租下冷庫,這樣就可以賣上大半年。

      “蘋果每公斤2.6元從合陽縣收購,到哈爾濱成本價達4.4元左右。”尹訓發衡量過,從哈達批發市場進貨批發商還要中間加價,現在平價水果超市遍布大街小巷,今年水果零售價普遍較低,早市零售攤二次加價后很難有競爭優勢。像他一樣,不少零售攤販選擇繞過張麗這樣的批發商,自己到產地采購水果,“僅顧鄉康安四道街早市,我知道的就有4家。”他說。

      與蘋果種植戶相比,常堡鄉一些柿子種植散戶日子更不好過。

      火晶柿子無人收購。因為不是主產區,采購商不愿來,現在價格已降到每公斤0.8元。“農戶要是雇人采摘柿子,一天只能采摘200公斤,人工費都得100多元,比采摘下的柿子身價都貴。”尹訓發說,此前當地農戶還將柿子采摘下來做柿子餅,但今年柿子餅也賣不上價,農戶干脆就任由柿子掛在樹上,然后落地爛掉。

      今年貨款回款慢了很多,“已經頂不住”的張麗開始在朋友圈催款了。資金鏈緊張,她也需要盡快給供應戶結賬。

     
    打賞
     
    更多>同類行情

    推薦圖文
    推薦行情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