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魚腥草、馬齒莧等曾經陌生的蔬菜,開始經常性出現在市民夏季餐桌上。記者從市蔬菜批發市場了解到,這些新奇蔬菜一般都是地產,屬種植戶自產自銷,供應量不大。營養專家認為,這類蔬菜可以清火,食藥同源,食用比較安全,但如果大量食用,還是要考慮周全些。
小眾貨都是從外省市流行到寧波
6月20日,記者在菜市場看到紫蘇、魚腥草等一些不常見的蔬菜。經營戶告訴記者,這些菜剛從外省市流行到寧波,很受在寧波生活的外地人士及吃貨的喜愛。
記者在張斌橋菜市場看到,一把一把白白嫩嫩的魚腥草、葉片寬寬的紫蘇葉等新奇蔬菜,雖數量不多,不過擺放在攤位上很吸引眼球。一位經營戶告訴記者:“魚腥草有一股特殊的味道,最近在各地都很流行,有些直接用來泡水喝,多數是用來做菜吃,還有涼拌,也可以作為燉湯的佐料。”他告訴記者,來購買的多數是四川人,每天可以賣出一大把。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魚腥草有消炎清火的作用,除了涼拌、炒著吃,還可以燉雞湯。”他還告訴記者,可以加點臘肉一起炒,這樣怪味道會沖淡些。
在另一個自銷攤位,記者看到了紫蘇葉,攤主是位中年婦女,她說:“紫蘇在麗水老家是一種常見的調料,燒魚時加點去腥增香,涼拌口味也很獨特。”現在寧波人的口味多樣化了,前幾年很少有人購買的紫蘇開始走俏,本地的種植戶更少,因此紫蘇價格很貴。現在愛吃的顧客多了,于是他們在云龍租了基地種植。種植的面積不大,不過收獲的葉子供應市場基本夠量。據她了解,寧波人工種植紫蘇的極少,有些本地人愛吃的都是采摘野生的,香氣不如種植的濃郁。其次,本地種植后市場價大幅下降,只有原來的一半。這把紫蘇葉看上去色澤鮮亮,新鮮度也很高。攤主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一早采摘的。現在喜歡吃紫蘇的顧客增加,不過需求量都很小,只是作為調料添加。同時,這也是一味中藥,有清火的作用。
記者采訪時,還看到一種陌生的蔬菜馬齒莧,相比魚腥草和紫蘇,馬齒莧在菜場較為多見。聽說這種野菜渾身是寶,記者購買時,一位攤主告訴記者:“這在衢州菜館里常見,以前寧波人不愛吃,現在來購買的多數是衢州和江西人,本地人一般只是嘗嘗鮮。”他特意提醒記者:“第一次購買的話,數量盡量少一些。因為是野菜,口味很獨特,帶點酸味,很多寧波人吃不慣。不過營養價值很高,有些顧客就是沖著這一點來購買的。”
大量食用時注意安全
記者采訪時了解到,這幾種小眾蔬菜,都屬于外來物種,有清火的作用,對此,記者采訪了李惠利東部醫院營養科專家金科美,了解到這些屬于藥食同源的食物,食用時雖然比較安全,但如大量服用,也要考慮本身的體質是否和食物的特性相符合。
采訪時隨機問了幾位大嫂,她們的說法是,夏天胃口普遍不是很好,因此菜也難買。換換蔬菜品類,家人的胃口也可以好一些。
市農科院有關專家告訴記者,這些品種是最近才逐步進入寧波市場。像馬齒莧是一種野菜,本地就有生長,最近寧波人才開始食用,現在菜市場出售的大多是野生的,也有小部分是農戶種植的。市民對菜籃子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新奇蔬菜的引進可以豐富市場供應。現在,科研部門不僅從外地引進,同時也在積極研究優良的本地品種。隨著新品的培育成功,會逐步擴大種植范圍,供應市場。
市蔬菜批發市場張富強告訴記者,這些基本都是本地蔬菜基地種植的,產地主要在鎮海、洪塘、甲村、云龍一帶,種植面積普遍不大,一般都是農戶直接送到各家菜市場供應市民,屬于自產自銷。這些小眾蔬菜不進入蔬菜批發市場,因此供應量很難統計,根據他的了解,這些品種主要供應酒店,而送到各家菜市場出售的數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