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季休漁期已經進入近20天,記者走訪濱海新區部分市場發現,目前海鮮供應量依舊充足,雖然新鮮的現捕海鮮市場占有量逐漸被凍貨和養殖類海鮮取代,但各類海鮮的價格變化不大。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濱海新區漁業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每年將有超3000噸高檔海鮮投放本地市場,市民有望吃到便宜海鮮。
昨天上午,記者在濱海新區濱河路農貿市場海鮮區看到,有從南方調運的黃花魚、鱸魚、各種小雜魚,還有本地養殖的石斑魚、鰨目魚、牙鲆魚等,更有市民喜歡的海螺、蛤喇、白蚶等,絲毫沒有受到休漁期的影響。
“休漁期間捕撈鮮海產品少了,冷凍、養殖水產品成為市場主角。其中,養殖類水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比從休漁前的10%~15%,增長到了60%左右。”一攤位銷售人員介紹,養殖水產主要是來自本地養殖的牙鲆魚、舌鰨、梭子蟹等,冷凍的水產除了休漁前儲備的東海海鮮,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洋海鮮”。
據水產部門人士介紹,長期以來由于在我國北方無法大面積養殖,石斑魚、舌鰨、鱸魚、牙鲆等名優海產品一直從廣東和廈門一帶空運,導致價格偏高。近年來,濱海新區通過科技創新,扶持做大海鮮養殖業,使新區名優海珍品本土化養殖逐漸形成規模。截至目前,全區工廠化育苗、養殖設施漁業總規模超過81萬平方米,今后每年將有超3000噸高檔海鮮投放本地市場。
盡管休漁期到9月1日才結束,但對新區市民來說,很快就能品嘗到低價的海鮮了。據一家市場負責人介紹,下個月,產自南方地區的梭蟹將大量上市,另外本地的養殖蝦也會逐漸上市,海鮮價位有望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