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過年和休漁的時候貴了點,天價海鮮好像都沒影了”,常逛菜場買海鮮的市民會發現,今年上半年,無論是高大上的海水魚類,還是平易近人的淡水魚類價格大都保持著穩中有降。什么原因造成了這一現象的出現?溫州人愛吃的江蟹、帶魚、鯧魚等水產品價格又有哪些變化呢?
近日,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依據對我省相關水產品批發市場的97個海、淡水產品不同品種(規格)的綜合平均價格監測統計,完成了“2015浙江省上半年主要水產品批發市場價格運行分析”報告。據了解,海、淡水產品綜合平均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小幅下降1.0%。其中海水產品同比基本持平,淡水產品同比下降3.7%。可以說,上半年,全省水產品市場貨源充足,市場運行平穩。
作為溫州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之一,帶魚1-6月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運行,均價同比高于去年同期。尤其是大規格帶魚(鮮條重≥500克)同比上漲41.9%,其他規格帶魚(200克≤鮮條重<350克)、(100克≤鮮條重<200克)、(鮮條重<100克)分別上漲15.8%、11.1%、10.1%等。與價格一路高漲的帶魚截然相反的是,梭子蟹上半年除2月春節價格同比高于去年同期,上漲40%外,其余均價都低于去年同期。而不同規格漲跌互現最明顯的水產品非鯧魚莫屬,如鯧魚(250克≤鮮條重<400克)和(150克≤鮮條重<250克)同比分別上漲19.1%、5.3%,而鯧魚(鮮條重≥400克)和(鮮條重<150克)同比分別下跌31%、6.1%。
“帶魚、鯧魚等價格仍處高位運行的主要原因還是漁業資源衰退的表現。”據浙福邊貿水產城相關負責人陳良株分析,近幾年,由于近海漁業資源仍處于過度捕撈態勢,帶魚等主要經濟魚類產量仍在不斷減少,以致部分海洋捕撈經濟魚類價格居高不下。捕撈產量增加是江蟹價格走低的主因,如舟山漁場1-5月蟹籠作業總產量同比平加35.3%。陳良株預計,下半年如產量繼續增加,江蟹價格仍有下降空間。
而像以往價格高得嚇人的野生大黃魚等高檔海鮮,今年上半年的價格也趨向理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過年期間9兩以上的野生大黃魚還賣到1200元一斤,節后就‘腰斬’降到600元。”陳良株說,影響水產品價格走勢變化的除了漁業資源因素外,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漁業生產的周期性、季節性變化,消費者對水產品消費需求的變化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水產品價格變化。尤其像報告中提到淡水產品同比下降3.7%,主要就是受氣候因素影響。“上半年總體氣候平穩,有利于淡水魚生長,以致淡水魚產量高,價格同比下降明顯。”陳良株說。
對于下半年水產品價格走勢預測,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海洋捕撈處于休漁期,鮮活海產品供應量少,但冷凍產品以及養殖產品陸續上市,市場貨源充足,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價格總體將維持平穩態勢,隨著休漁期的結束,市場鮮活海產品數量將大幅增加,大部分海水產品價格環比將小幅回落。淡水養殖產品方面,若下半年遭受臺風、暴雨、洪澇災害影響,短期內部分品種價格可能出現較大幅度波動,價格上漲,但總的看來,淡水養殖水產品供應量充足,預計下半年呈現穩中略升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