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漲的豬肉終于停下腳步。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0月中旬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備受關注的豬肉(五花肉)價格比10月上旬下跌0.32元,跌幅達1.1%,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自9月下旬以來,豬肉價格已經實現了三連跌。
事實上,進入9月后豬肉價格就開始下跌態勢,生豬供應量不斷增加,屠宰企業壓價意向越來越明顯并且形成規模,生豬出欄價加快下跌。
此外,隨著新玉米上市,北方玉米主產區玉米價格從1.1元/斤以上暴跌至0.9元/斤以下,導致豬糧比價上漲破8∶1,創2011年9月中旬以來的最高點,業內認為,飼料成本短期內的同步大幅下跌是豬價下跌的重要原因。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也持同樣的觀點,“玉米在豬飼料中的占比超過60%,它價格的漲跌與豬肉價格漲跌基本是同步的,8月中旬以來玉米跌了20%,豬肉價格也跟著跌了10%”。
針對豬肉價格的后期走勢,馮永輝認為,四季度肉價上漲的概率會大一些,“但是漲幅也不會超過10%,因為今年整體經濟形勢都比較差,對豬肉的需求和購買力不足,考慮到玉米等飼料價格可能持續下滑,豬肉價格上漲不會像上半年那樣夸張”。
豬肉價格一直是我國物價的重要象征,變化往往會左右CPI的最終走勢。在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9月CPI中,豬肉價格上浮17.4%,直接拉動了CPI上漲了約0.53個百分點。針對豬肉價格三連降對四季度CPI的影響,海通證券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認為,當前豬糧比保持在1∶8左右,遠超1∶6的盈虧平衡線,表明前期推升CPI的重要因素有所緩解,四季度CPI可能會被拉到2%以下,將為央行降息打開空間。“我們之前做過一個研究,一般豬肉價格上漲35%左右,會拉動CPI上漲1個百分點,但從目前豬肉價格漲幅來看,四季度的CPI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馮永輝補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