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養豬仿佛一直都很難跳出價格暴漲暴跌的怪圈。自從今年8月以來,豬肉價格一路飆高,很多市民戲稱為“飛天豬”。然而近期記者調查走訪多家菜場發現,情況發生了逆轉,生豬價格一路下跌,市民們購肉欲望也隨之“上漲”,肉販的豬肉也好賣了,但這是不是意味著新一輪價格上下波動的“豬周期”要來了?肉價近期會繼續下跌嗎?
昨天上午,記者在市區三茅宮、永安路等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菜場內看到,每一個肉類攤鋪前,購買豬肉的市民不在少數。
“之前是20元一斤,現在是15元一斤,我肯定會多買點的。”正在永安路菜場挑選排骨的朱師傅坦言,豬肉是他家最常買的菜品,由于前幾個月價格偏高,所以每次購買量都相應減少,最近價格下跌了,這幾天也經常買些價格較高的排骨了。
據記者了解,從今年8月份開始,全國各地生豬價格一路飆升,漲幅達到5%—8.1%之間,而進入本月,生豬價格開始快速下跌,先是由東北、華北領跌,然后是西北,最后蔓延到了華東、南方,批發價格降低了,零售價也隨之下調。
對于這次豬肉價格的下跌,市農委畜牧獸醫處一位負責人認為:“經過了前幾個月的上漲,生豬養殖戶的積極性的確提高了。”而隨后的9月份,又恰逢中秋節和國慶節,兩節銷售一般都屬于旺季,此時養殖戶可能會集中出欄,表面上看市場供應量肯定是高了,而節后的消費量又會有一個下降,所以價格就下跌了。
對于豬肉價格以后的走勢,該負責人認為,后期跌幅應不會太大,因為事實上整個生豬的生產能力還沒有恢復到之前一輪,價格平穩、有合理的利潤才是可持續的。“養殖戶不能過于跟風,還是應該保持正常的適度出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