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臍橙園地應當在當地最適宜的生態區域中選擇,國家明確的優勢區域中應重點發展。
園地選擇要考慮溫度、光照、水分、土壤,而且還要重視空氣的相對濕度。因為空氣的相對濕度,特別是臍橙花期和幼果期的空氣相對濕度對豐產穩產影響大。
園地的水源、交通、周邊是否有污染源、離市場遠近等也是臍橙園地選擇的必要條件。
1.原則:
①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
②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的原則:在最適宜的生態區布局,統籌協調糧食、經濟作物和其他果樹的發展。
③集中連片,規模生產的原則:建立集中連片的鮮銷、加工基地,實行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④突出優勢,效益最佳的原則:突出各地優勢,選擇適宜品種,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最佳結合。
⑤新改結合,熟期配套原則:以新建果園為主,改造已有果園為輔,合理配搭早、中、晚熟品種。
2.選址依據(條件):
(1)適宜的土壤:柑橘最適宜種植在疏松深厚、通透性好、保肥保水力強、pH5.5~6.5、具有良好團粒結構的土壤上。規劃區以紫色土為主,宜在紫色土中的棕紫泥、紅棕紫泥、灰棕紫泥、暗紫泥等4個土屬中,選最適種植的灰棕紫泥,其次是暗紫泥,棕紫泥和紅棕紫泥則不適宜。
(2)適宜的氣候:要求年平均溫度≥17℃,極端低溫不低于-3℃,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相對濕度75%左右,土壤相對含水量60%~80%,海拔400~500米以下。
(3)有利的地形:新建果園坡度應在15°以下,最大不得超過20°。因為坡度小,有利于規模、高標準建園,既可節省成本,又便于生產管理和現代化技術的應用。
(4)適度規模:集中成片有利管理和產生規模效應,要求新建園(基地)不小于2000畝,改造園不小于200畝。
(5)水源供應有保障:距水源的高程低于100米,年供水量大于100噸/畝。
(6)發展環境良好:規劃園區應無工業“三廢”排放,土壤中鉛、汞、砷等重金屬含量和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毒農藥殘留不超標;無柑橘潰瘍病、黃龍病和大實蠅等檢疫性病蟲害,工廠和商品化處理線應建在無污染、水源充足、排污條件較好的地域。
(7)品種合理搭配:加工基地早、中、晚熟品種比例為2:4:4,即早熟品種供應1.4個月,中熟品種2.8個月,晚熟品種2.8個月,以保證加工廠全年達7個月的加工期。鮮銷基地早、中、晚熟品種比例以1:5:4為宜。
(8)交通運輸條件方便:各柑橘基地離公路主干道的距離不超過1千米為宜。
園地選擇要考慮溫度、光照、水分、土壤,而且還要重視空氣的相對濕度。因為空氣的相對濕度,特別是臍橙花期和幼果期的空氣相對濕度對豐產穩產影響大。
園地的水源、交通、周邊是否有污染源、離市場遠近等也是臍橙園地選擇的必要條件。
1.原則:
①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
②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的原則:在最適宜的生態區布局,統籌協調糧食、經濟作物和其他果樹的發展。
③集中連片,規模生產的原則:建立集中連片的鮮銷、加工基地,實行規模生產,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④突出優勢,效益最佳的原則:突出各地優勢,選擇適宜品種,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最佳結合。
⑤新改結合,熟期配套原則:以新建果園為主,改造已有果園為輔,合理配搭早、中、晚熟品種。
2.選址依據(條件):
(1)適宜的土壤:柑橘最適宜種植在疏松深厚、通透性好、保肥保水力強、pH5.5~6.5、具有良好團粒結構的土壤上。規劃區以紫色土為主,宜在紫色土中的棕紫泥、紅棕紫泥、灰棕紫泥、暗紫泥等4個土屬中,選最適種植的灰棕紫泥,其次是暗紫泥,棕紫泥和紅棕紫泥則不適宜。
(2)適宜的氣候:要求年平均溫度≥17℃,極端低溫不低于-3℃,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空氣相對濕度75%左右,土壤相對含水量60%~80%,海拔400~500米以下。
(3)有利的地形:新建果園坡度應在15°以下,最大不得超過20°。因為坡度小,有利于規模、高標準建園,既可節省成本,又便于生產管理和現代化技術的應用。
(4)適度規模:集中成片有利管理和產生規模效應,要求新建園(基地)不小于2000畝,改造園不小于200畝。
(5)水源供應有保障:距水源的高程低于100米,年供水量大于100噸/畝。
(6)發展環境良好:規劃園區應無工業“三廢”排放,土壤中鉛、汞、砷等重金屬含量和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毒農藥殘留不超標;無柑橘潰瘍病、黃龍病和大實蠅等檢疫性病蟲害,工廠和商品化處理線應建在無污染、水源充足、排污條件較好的地域。
(7)品種合理搭配:加工基地早、中、晚熟品種比例為2:4:4,即早熟品種供應1.4個月,中熟品種2.8個月,晚熟品種2.8個月,以保證加工廠全年達7個月的加工期。鮮銷基地早、中、晚熟品種比例以1:5:4為宜。
(8)交通運輸條件方便:各柑橘基地離公路主干道的距離不超過1千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