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
柑桔潰瘍病是一種重要的病害,為國內外植物檢疫對象。它為害柑桔葉片、枝梢與果實,造成落葉、枯梢,削弱樹勢,果實受害,重的引起落果,輕的帶有病斑。這不僅降低經濟價值,而且嚴重影響外銷。葉片受害,開始在葉背出現黃色或暗黃綠色針頭大小的油漬狀斑點,擴大后,同時在也正、背兩面均逐漸隆起,成為近園形,米黃色的病斑。不久,病部表皮破裂,隆起的更顯著,表面粗糙,木質化,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中心凹陷,周圍有黃色或黃綠色的暈環,在緊靠暈環處常有褐色的釉光邊緣。病斑大小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一般直徑在3-5毫米,有時幾個病斑互相連合,形成不規則形的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狀裂開。枝梢受害,病斑特征基本與葉片病斑相似,開始出現油漬狀小園點,暗綠色或蠟黃色,擴大后成灰褐色,木質化,比葉片上的病斑更加凸起。病斑中間凹陷,如火山口狀裂開,但無黃色暈環,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枝梢枯死,以夏梢尤為嚴重。在果實上的病斑也與葉片上的相似,但病斑較大,一般直徑為4-5毫米,最大的可達12毫米。木質化程度比葉片病斑更甚,更為堅實,病斑中央火山口狀的開裂也更為顯著,有的柑桔品種在病、健部分分界處有深褐色釉光邊緣。由于品種的不同,釉光邊緣的寬窄有差異。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發生嚴重時會引起早期落果。
二、防治措施:
1、實行嚴格檢疫。禁止從病區輸入柑桔苗木、接穗、砧木、種子、果實等。若必須從病區引進柑桔的繁殖材料,則應在隔離區試種。經1-2年,證實無潰瘍病后方可在無病區種植。一旦發現病情,應立即加以撲滅。對外來的柑桔苗木和接穗等繁殖材料也要經過嚴格檢疫和消毒。
2、建立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無病區內要種植柑桔,最可靠是建立無病苗圃。自行培育無病苗木。苗圃應設在無病區內或周圍1公里以上無柑桔類的植物。砧木種子應采自無病果實,接穗采自無病區或無病果園。砧木及接穗都要經過消毒才能進入無病苗圃。砧木種子消毒方法:先將種子裝入紗布袋會鐵絲籠內,放入50-52℃熱水中預熱5分鐘,后轉入55-56℃恒溫熱水中浸50分鐘,晾干后播種。接穗消毒是把接穗在每毫升含700單位硫酸鏈霉素和1%乙醇的混合液中浸30分鐘,取出靜置20-30分鐘,清水沖洗、晾干,用清潔草紙包裝保溫貯藏或嫁接。育苗期間發現病株應及時燒毀,并噴藥保護附近的健苗,出圃的苗木要經嚴格檢疫,確證無病后,才允許出圃。
3、苗木處理。若種植的苗木是來自非無病苗圃的柑桔苗,種之前應對每株柑桔苗仔細檢查,對有病斑的葉片及枝條一律剪除后,用上述處理接穗的方法進行處理,方可種植。
4、加強管理。柑桔抽夏梢時正值是高溫高濕的季節,潰瘍病容易的大發生。因此,要通過合理的水肥管理,控制夏梢生長。對幼齡樹,要使其抽梢統一整齊,以利于噴藥保護。對結果樹要通過合理的肥水管理,培育春梢及秋梢。控制夏梢的抽梢,可通過人工或藥物把夏梢去除。若發現有病株應及時挖除、燒毀,并噴藥保護周圍的健苗,再用無病苗補種。冬季做好清園工作,每年收果后,收集落葉、落果和枯枝,加以燒毀。早春結合修剪,除去病蟲枝、病葉、徒長枝、弱枝等,以減少病害侵染來源。噴1-2次0.5度波美石硫合劑。平時也要注意做好清園工作。尤其在春、秋梢期的新梢抽出前,先把病枝、病葉盡量清除,病斑很多的大枝條也要剪除,集中燒毀。堅持做到先清園,才放新梢。
5、化學防治。應按幼齡樹和結果樹不同而區別對待。苗木及幼齡樹以保梢為主。結果樹以保護幼果為主,保梢為輔。保護新梢應在萌芽后20-30天(梢長1.5-3厘米)時,噴第一次藥,葉片轉綠期(萌芽后50-60天)噴第二次藥。保護幼果在謝花后20天、35天和50天各噴藥一次。臺風雨前后應及時噴藥,以保護幼果及嫩梢。藥劑可選用農用鏈霉素、氧氯化銅、退菌特、0.5%等量式波爾多液等。
柑桔潰瘍病是一種重要的病害,為國內外植物檢疫對象。它為害柑桔葉片、枝梢與果實,造成落葉、枯梢,削弱樹勢,果實受害,重的引起落果,輕的帶有病斑。這不僅降低經濟價值,而且嚴重影響外銷。葉片受害,開始在葉背出現黃色或暗黃綠色針頭大小的油漬狀斑點,擴大后,同時在也正、背兩面均逐漸隆起,成為近園形,米黃色的病斑。不久,病部表皮破裂,隆起的更顯著,表面粗糙,木質化,灰白色或灰褐色,病部中心凹陷,周圍有黃色或黃綠色的暈環,在緊靠暈環處常有褐色的釉光邊緣。病斑大小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一般直徑在3-5毫米,有時幾個病斑互相連合,形成不規則形的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狀裂開。枝梢受害,病斑特征基本與葉片病斑相似,開始出現油漬狀小園點,暗綠色或蠟黃色,擴大后成灰褐色,木質化,比葉片上的病斑更加凸起。病斑中間凹陷,如火山口狀裂開,但無黃色暈環,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枝梢枯死,以夏梢尤為嚴重。在果實上的病斑也與葉片上的相似,但病斑較大,一般直徑為4-5毫米,最大的可達12毫米。木質化程度比葉片病斑更甚,更為堅實,病斑中央火山口狀的開裂也更為顯著,有的柑桔品種在病、健部分分界處有深褐色釉光邊緣。由于品種的不同,釉光邊緣的寬窄有差異。病斑只限于在果皮上,發生嚴重時會引起早期落果。
二、防治措施:
1、實行嚴格檢疫。禁止從病區輸入柑桔苗木、接穗、砧木、種子、果實等。若必須從病區引進柑桔的繁殖材料,則應在隔離區試種。經1-2年,證實無潰瘍病后方可在無病區種植。一旦發現病情,應立即加以撲滅。對外來的柑桔苗木和接穗等繁殖材料也要經過嚴格檢疫和消毒。
2、建立無病苗圃,培育無病苗木。無病區內要種植柑桔,最可靠是建立無病苗圃。自行培育無病苗木。苗圃應設在無病區內或周圍1公里以上無柑桔類的植物。砧木種子應采自無病果實,接穗采自無病區或無病果園。砧木及接穗都要經過消毒才能進入無病苗圃。砧木種子消毒方法:先將種子裝入紗布袋會鐵絲籠內,放入50-52℃熱水中預熱5分鐘,后轉入55-56℃恒溫熱水中浸50分鐘,晾干后播種。接穗消毒是把接穗在每毫升含700單位硫酸鏈霉素和1%乙醇的混合液中浸30分鐘,取出靜置20-30分鐘,清水沖洗、晾干,用清潔草紙包裝保溫貯藏或嫁接。育苗期間發現病株應及時燒毀,并噴藥保護附近的健苗,出圃的苗木要經嚴格檢疫,確證無病后,才允許出圃。
3、苗木處理。若種植的苗木是來自非無病苗圃的柑桔苗,種之前應對每株柑桔苗仔細檢查,對有病斑的葉片及枝條一律剪除后,用上述處理接穗的方法進行處理,方可種植。
4、加強管理。柑桔抽夏梢時正值是高溫高濕的季節,潰瘍病容易的大發生。因此,要通過合理的水肥管理,控制夏梢生長。對幼齡樹,要使其抽梢統一整齊,以利于噴藥保護。對結果樹要通過合理的肥水管理,培育春梢及秋梢。控制夏梢的抽梢,可通過人工或藥物把夏梢去除。若發現有病株應及時挖除、燒毀,并噴藥保護周圍的健苗,再用無病苗補種。冬季做好清園工作,每年收果后,收集落葉、落果和枯枝,加以燒毀。早春結合修剪,除去病蟲枝、病葉、徒長枝、弱枝等,以減少病害侵染來源。噴1-2次0.5度波美石硫合劑。平時也要注意做好清園工作。尤其在春、秋梢期的新梢抽出前,先把病枝、病葉盡量清除,病斑很多的大枝條也要剪除,集中燒毀。堅持做到先清園,才放新梢。
5、化學防治。應按幼齡樹和結果樹不同而區別對待。苗木及幼齡樹以保梢為主。結果樹以保護幼果為主,保梢為輔。保護新梢應在萌芽后20-30天(梢長1.5-3厘米)時,噴第一次藥,葉片轉綠期(萌芽后50-60天)噴第二次藥。保護幼果在謝花后20天、35天和50天各噴藥一次。臺風雨前后應及時噴藥,以保護幼果及嫩梢。藥劑可選用農用鏈霉素、氧氯化銅、退菌特、0.5%等量式波爾多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