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鱘魚養殖在廣大地區得到推廣,但許多養殖戶都局限在工廠化養殖模式,養殖成本明顯偏高。為了充分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水域條件,降低養殖成本,浙江省東陽市橫錦水庫進行了網箱養殖鱘魚的傳統養殖模式嘗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一、水庫概況
橫錦水庫位于浙江省東陽市,是一座大型山谷型水庫,集雨面積383平方千米,庫區年降水量1525mm,平均徑流量3億立方米,宜魚面積528平方千米。庫區水體pH6.8~7.0,總硬度24mg/L,透明度1.5m~2.0m,溶解氧充足,無污染,適宜網箱養殖。
二、網箱設置
網箱設置在水庫漁場附近水域,水面開闊,避風向陽,水深30m~38m,交通便利,有利于成魚運輸和銷售。
網箱用3×5的聚乙烯網線編織而成,網箱規格分為5m×5m×3.5m和5m×5m×2.5m兩種,各10口,均為單層、加蓋網箱。網箱網目規格4cm,網箱框架由4根毛竹用18mm~20mm的鋼筋串接而成,網箱露出水面50cm,分2排,每排兩端及中間各用3只鐵錨固定,兩排之間用油桶和毛竹腳手片搭成浮橋,便于投喂及操作。網箱于魚種放養前1周下水設置好,網箱底網四角用磚塊作沉子,使其垂直張開。
三、飼料臺制作與放置
先用直徑6mm的鋼筋焊成2m×1.5m的長方形框架,然后用60目的白色篩絹縫成2m×1.5m×0.15m的飼料臺,放置在網箱內,飼料臺距箱底60cm~70cm高。有10口網箱內各放1只飼料臺,其余10口網箱不放飼料臺而用網眼為1.5cm的無結節網片縫于箱底進行對比試驗。
四、魚種運輸和放養
2004年5月1日~5月10日,從鱘魚養殖場購得西伯利亞鱘魚種16000尾,規格為150g~250g,用5t的活水車運輸,每車運輸2000尾左右。鱘魚放養密度為每口網箱800尾,即28.6尾/平方米。魚種入箱前,用濃度為3%~5%的食鹽水浸浴15分鐘。
五、養殖管理
1.飼料及其投喂飼料采用甲魚預混料,經過加工而成軟顆粒飼料,粒徑開始為3mm,體重400g以后粒徑改為5mm,投餌率為1.5%~5.5%,具體的投喂量根據水溫、魚體生長情況和攝食情況等隨時進行調整,一般1星期調整1次,1天投喂2次,早晨5時和晚上5時各投喂1次。
2.日常管理認真做好日常養殖記錄,登記每天的水溫、氣溫、天氣變化以及投喂量、死魚情況等。每隔半個月清洗網箱1次,經常檢查網箱有無破洞,并及時修補,以防逃魚損失。洪水季節、枯水期和發電期要及時調整錨繩的長度,防止網箱下沉或擱淺。
3.魚病防治在運輸和放養過程中,盡量做到輕拿輕放,小心操作。魚種入箱前進行魚體浸浴消毒,可以預防水霉病的發生。魚種進箱后,堅持每周1次用二溴海因藥浴,連用3周,可以防治水霉爛鰓等魚病。
六、養殖結果
經過8個月的網箱養殖,20口網箱共產鮮魚10800kg,養殖成活率達90%,凈產量8133kg,平均凈產量16.27kg/平方米,平均尾重0.75kg,餌料系數2.09。按市場價46元/kg計算,總產值為37.41萬元,扣除魚種費9.6萬元,飼料費5.53萬元,人員工資1.07萬元,網箱折舊費0.6萬元,毛竹、浮桶等材料費0.7萬元,獲利潤19.91萬元。
七、幾點體會
1.二種投喂方式的魚體生長對比情況:設有飼料臺的網箱最大個體體重達2500g,最小個體體重250g,平均體重600g;底網縫無結節網片的網箱最大個體體重達1000g,最小個體體重800g,平均體重900g。
從中可以看出,箱底縫制無節網片的網箱,其生長結果是魚體大小整齊,個體均勻,而設有飼料臺的網箱則魚體大小懸殊,個體差異較大。究其原因,可能因為飼料臺面積小,魚的搶食空間相應較小,影響到體質差的魚搶食不到飼料而生長緩慢。試驗證明,鱘魚養殖還是不設飼料臺好。
2.橫錦水庫最低水溫8℃,最高水溫34℃(均以1m水深為標準)。經觀察發現,只要網箱深度適宜,鱘魚在水溫8℃和34℃時仍能保持良好的攝食狀態。網箱的高度對鱘魚的攝食強度及生長有一定的影響,高為2.5m的網箱在高溫季節有死魚現象發生,而高為3.5m的網箱則沒有發生,由此說明,網箱高度為3.5m是較為適宜的。
一、水庫概況
橫錦水庫位于浙江省東陽市,是一座大型山谷型水庫,集雨面積383平方千米,庫區年降水量1525mm,平均徑流量3億立方米,宜魚面積528平方千米。庫區水體pH6.8~7.0,總硬度24mg/L,透明度1.5m~2.0m,溶解氧充足,無污染,適宜網箱養殖。
二、網箱設置
網箱設置在水庫漁場附近水域,水面開闊,避風向陽,水深30m~38m,交通便利,有利于成魚運輸和銷售。
網箱用3×5的聚乙烯網線編織而成,網箱規格分為5m×5m×3.5m和5m×5m×2.5m兩種,各10口,均為單層、加蓋網箱。網箱網目規格4cm,網箱框架由4根毛竹用18mm~20mm的鋼筋串接而成,網箱露出水面50cm,分2排,每排兩端及中間各用3只鐵錨固定,兩排之間用油桶和毛竹腳手片搭成浮橋,便于投喂及操作。網箱于魚種放養前1周下水設置好,網箱底網四角用磚塊作沉子,使其垂直張開。
三、飼料臺制作與放置
先用直徑6mm的鋼筋焊成2m×1.5m的長方形框架,然后用60目的白色篩絹縫成2m×1.5m×0.15m的飼料臺,放置在網箱內,飼料臺距箱底60cm~70cm高。有10口網箱內各放1只飼料臺,其余10口網箱不放飼料臺而用網眼為1.5cm的無結節網片縫于箱底進行對比試驗。
四、魚種運輸和放養
2004年5月1日~5月10日,從鱘魚養殖場購得西伯利亞鱘魚種16000尾,規格為150g~250g,用5t的活水車運輸,每車運輸2000尾左右。鱘魚放養密度為每口網箱800尾,即28.6尾/平方米。魚種入箱前,用濃度為3%~5%的食鹽水浸浴15分鐘。
五、養殖管理
1.飼料及其投喂飼料采用甲魚預混料,經過加工而成軟顆粒飼料,粒徑開始為3mm,體重400g以后粒徑改為5mm,投餌率為1.5%~5.5%,具體的投喂量根據水溫、魚體生長情況和攝食情況等隨時進行調整,一般1星期調整1次,1天投喂2次,早晨5時和晚上5時各投喂1次。
2.日常管理認真做好日常養殖記錄,登記每天的水溫、氣溫、天氣變化以及投喂量、死魚情況等。每隔半個月清洗網箱1次,經常檢查網箱有無破洞,并及時修補,以防逃魚損失。洪水季節、枯水期和發電期要及時調整錨繩的長度,防止網箱下沉或擱淺。
3.魚病防治在運輸和放養過程中,盡量做到輕拿輕放,小心操作。魚種入箱前進行魚體浸浴消毒,可以預防水霉病的發生。魚種進箱后,堅持每周1次用二溴海因藥浴,連用3周,可以防治水霉爛鰓等魚病。
六、養殖結果
經過8個月的網箱養殖,20口網箱共產鮮魚10800kg,養殖成活率達90%,凈產量8133kg,平均凈產量16.27kg/平方米,平均尾重0.75kg,餌料系數2.09。按市場價46元/kg計算,總產值為37.41萬元,扣除魚種費9.6萬元,飼料費5.53萬元,人員工資1.07萬元,網箱折舊費0.6萬元,毛竹、浮桶等材料費0.7萬元,獲利潤19.91萬元。
七、幾點體會
1.二種投喂方式的魚體生長對比情況:設有飼料臺的網箱最大個體體重達2500g,最小個體體重250g,平均體重600g;底網縫無結節網片的網箱最大個體體重達1000g,最小個體體重800g,平均體重900g。
從中可以看出,箱底縫制無節網片的網箱,其生長結果是魚體大小整齊,個體均勻,而設有飼料臺的網箱則魚體大小懸殊,個體差異較大。究其原因,可能因為飼料臺面積小,魚的搶食空間相應較小,影響到體質差的魚搶食不到飼料而生長緩慢。試驗證明,鱘魚養殖還是不設飼料臺好。
2.橫錦水庫最低水溫8℃,最高水溫34℃(均以1m水深為標準)。經觀察發現,只要網箱深度適宜,鱘魚在水溫8℃和34℃時仍能保持良好的攝食狀態。網箱的高度對鱘魚的攝食強度及生長有一定的影響,高為2.5m的網箱在高溫季節有死魚現象發生,而高為3.5m的網箱則沒有發生,由此說明,網箱高度為3.5m是較為適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