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雛方式 初出殼的火雞身體軟弱,不愛活動,體內卵黃吸收慢,約需1周左右才可吸收完,出殼后的雛火雞方式通常有地面育雛,網上育雛,籠養育雛和雞體育雛。
(1)地面育雛:在平地上鋪墊1~2厘米的鋸末或碎草等墊料。每個育雛器可養300只,1~5周齡雛火雞,每平方米面積可養10~20只,6周齡以上需逐漸降低飼養密度。
(2)網上育雛;通常用14號鐵絲焊接成鐵絲網,網眼以1.5厘米×1.5厘米為宜,網上育雛密度可比地面育雛增加1/3。用此種育雛法可使雛火雞不與糞便直接接觸,這樣既衛生又可防病。
(3)籠養育雛:育雛籠可用鋼筋柱或木柱,籠壁可用鐵絲網制成,鐵絲網眼同網上育雛網眼,可疊放2~3層。每平方米面積可飼養10日齡雛火雞30只,11~30日齡雛火雞20只,用此種育雛法可以提高育雛舍的利用率。
(4)雞體育雛:少量飼養雛火雞可由母火雞或土種母雞帶育可以保溫,能提高雛火雞飼養的成活率,但育雛數量少。
2.飼喂與飲水 初生火雞體內卵黃吸收慢,約需1周左右才能吸收完。出殼后的最初幾天采食較少,消化能力較差,需要精心喂養,如果飼料調制不當,就會引起消化紊亂而死亡。雛火雞一般在出殼后24~48小時內開食,飼料日糧要求高蛋白、高能量,青料也要求有辛辣味的飼料。開食前需要進行調教引食,第一周終日給食,第二周改為定時給食。開食的頭3天只喂煮熟的雞蛋黃,以后就喂熟全蛋。也可以一開食就用切碎的韭菜炒蛋喂給,一般1只雞蛋可供7~8只雛火雞吃1天。1周后可改用淡魚粉、蝦粉拌調喂,或用糞咀、蚯蚓及蟲類代替。飼料日糧粗蛋白含量應為24%~26%,還需供給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青料以含辛辣味的蔥、大蒜葉和韭菜等為主。以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抑制細菌。1~9日齡每天喂6次,10~30日齡每天喂5次,在夜間加喂1次,雛火雞1月齡后可飼喂配合飼料(見飼料與飲水中的配合飼料),每天喂4次。雛火雞15日齡后可訓練放牧,以增強體質,利于生長發育。開始每天不僅放牧半小時至1小時,以后逐漸延長放牧時間,放牧時要防止日曬雨淋,選擇陰涼天放牧為宜。
雛火雞出殼后,腹部卵黃還未吸收完,這時飲水能加速卵黃的吸收利用。因此,雛火雞進育雛舍后應飲20℃的清潔水再喂料。食槽和飲水器要成長條狀,口要窄些,這樣雛火雞只能采食和飲水,不能踏入糟污,以保持清潔衛生。
3.管理 雛火雞飼養關鍵在加強管理,雛火雞出殼后的第一天宜在孵窩中度過,第二天移到雛箱。育雛火雞的室溫要比一般家雞略高,在第一周內育雛溫度要求保持32~35℃,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1月內不低于20℃,直到可以脫溫為止。如無電器設備的可用火爐供溫,但要有防護罩。要經常觀察雛火雞的動態,如發現張口擴翅,表示受熱,應加強通風;如擁擠打堆,并不斷發生輕微叫聲,則表示受冷,要及時提高室溫。雛火雞1周齡的室內對濕度65%~70%,這種濕度有利卵黃吸收;從第二周齡以后,室內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5%~60%為宜。火雞怕潮濕,如育雛室地面過濕,可墊些清潔禾草,刨花木屑或谷殼,可起到防潮、防污染和保暖的作用。由于初出殼雛火雞視力弱1~4日齡應全日光照,5日齡后可逐漸減少到14小時光照,并逐步接近自然光照。因育雛室內雛火雞代謝旺盛、呼吸快,散發大量二氧化碳,加之雛火雞所食飼料特殊,排出的糞便及潮濕墊草散發出的臭氣,便室內空氣不斷受到污染。因此,要及時通風換氣,以保持室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
由于雛火雞有棲架棲息的習慣,3~4周齡的雛火雞即可開始上棲架棲息。棲架設在育雛舍的后部,離地30厘米,每只雛火雞應有10~15厘米的棲架位置。此外,還應注意將雞舍建在高燥向陽處,并加強衛生管理,每隔2天喂飲萬分之一高錳酸鉀溶液1次,可預防球蟲病、白痢病、消化不良等病。育雛室還需安設紗簾以防蚊叮和鼠害。
(1)地面育雛:在平地上鋪墊1~2厘米的鋸末或碎草等墊料。每個育雛器可養300只,1~5周齡雛火雞,每平方米面積可養10~20只,6周齡以上需逐漸降低飼養密度。
(2)網上育雛;通常用14號鐵絲焊接成鐵絲網,網眼以1.5厘米×1.5厘米為宜,網上育雛密度可比地面育雛增加1/3。用此種育雛法可使雛火雞不與糞便直接接觸,這樣既衛生又可防病。
(3)籠養育雛:育雛籠可用鋼筋柱或木柱,籠壁可用鐵絲網制成,鐵絲網眼同網上育雛網眼,可疊放2~3層。每平方米面積可飼養10日齡雛火雞30只,11~30日齡雛火雞20只,用此種育雛法可以提高育雛舍的利用率。
(4)雞體育雛:少量飼養雛火雞可由母火雞或土種母雞帶育可以保溫,能提高雛火雞飼養的成活率,但育雛數量少。
2.飼喂與飲水 初生火雞體內卵黃吸收慢,約需1周左右才能吸收完。出殼后的最初幾天采食較少,消化能力較差,需要精心喂養,如果飼料調制不當,就會引起消化紊亂而死亡。雛火雞一般在出殼后24~48小時內開食,飼料日糧要求高蛋白、高能量,青料也要求有辛辣味的飼料。開食前需要進行調教引食,第一周終日給食,第二周改為定時給食。開食的頭3天只喂煮熟的雞蛋黃,以后就喂熟全蛋。也可以一開食就用切碎的韭菜炒蛋喂給,一般1只雞蛋可供7~8只雛火雞吃1天。1周后可改用淡魚粉、蝦粉拌調喂,或用糞咀、蚯蚓及蟲類代替。飼料日糧粗蛋白含量應為24%~26%,還需供給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青料以含辛辣味的蔥、大蒜葉和韭菜等為主。以增進食欲、幫助消化,抑制細菌。1~9日齡每天喂6次,10~30日齡每天喂5次,在夜間加喂1次,雛火雞1月齡后可飼喂配合飼料(見飼料與飲水中的配合飼料),每天喂4次。雛火雞15日齡后可訓練放牧,以增強體質,利于生長發育。開始每天不僅放牧半小時至1小時,以后逐漸延長放牧時間,放牧時要防止日曬雨淋,選擇陰涼天放牧為宜。
雛火雞出殼后,腹部卵黃還未吸收完,這時飲水能加速卵黃的吸收利用。因此,雛火雞進育雛舍后應飲20℃的清潔水再喂料。食槽和飲水器要成長條狀,口要窄些,這樣雛火雞只能采食和飲水,不能踏入糟污,以保持清潔衛生。
3.管理 雛火雞飼養關鍵在加強管理,雛火雞出殼后的第一天宜在孵窩中度過,第二天移到雛箱。育雛火雞的室溫要比一般家雞略高,在第一周內育雛溫度要求保持32~35℃,以后每周下降3℃左右,1月內不低于20℃,直到可以脫溫為止。如無電器設備的可用火爐供溫,但要有防護罩。要經常觀察雛火雞的動態,如發現張口擴翅,表示受熱,應加強通風;如擁擠打堆,并不斷發生輕微叫聲,則表示受冷,要及時提高室溫。雛火雞1周齡的室內對濕度65%~70%,這種濕度有利卵黃吸收;從第二周齡以后,室內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5%~60%為宜。火雞怕潮濕,如育雛室地面過濕,可墊些清潔禾草,刨花木屑或谷殼,可起到防潮、防污染和保暖的作用。由于初出殼雛火雞視力弱1~4日齡應全日光照,5日齡后可逐漸減少到14小時光照,并逐步接近自然光照。因育雛室內雛火雞代謝旺盛、呼吸快,散發大量二氧化碳,加之雛火雞所食飼料特殊,排出的糞便及潮濕墊草散發出的臭氣,便室內空氣不斷受到污染。因此,要及時通風換氣,以保持室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
由于雛火雞有棲架棲息的習慣,3~4周齡的雛火雞即可開始上棲架棲息。棲架設在育雛舍的后部,離地30厘米,每只雛火雞應有10~15厘米的棲架位置。此外,還應注意將雞舍建在高燥向陽處,并加強衛生管理,每隔2天喂飲萬分之一高錳酸鉀溶液1次,可預防球蟲病、白痢病、消化不良等病。育雛室還需安設紗簾以防蚊叮和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