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方春季普遍低溫,對春玉米生長極為不利。東北、華北地區的春玉米正處于生長期,為全面了解春玉米的生長情況,日前農業部科技入戶玉米首席專家李少昆、謝瑞芝博士等一行人先后來到黑龍江、吉林、遼寧和河北等省的18個縣、市進行玉米苗情考察,同時提出對應的技術建議―――
出苗率普遍高對玉米生產寄予厚望東北、華北春玉米區是我國最大的玉米產區。該區域“十年九春旱”,玉米播種期干旱一直是限制玉米生產的主要因素。但今年氣候特殊,自開春以來,各地降水量普遍高于往年,部分地區累計降水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降水量。由于土壤墑情好,今年東北、華北地區玉米出苗情況普遍好于往年,調查地區出苗率一般都達到90%左右,有些地區甚至高于95%,且大田長勢比較整齊、均勻。該地區為雨養農業區,當地有“見苗七成收”的說法,廣大農戶和農技人員對今年的玉米生產寄予厚望。
低溫影響玉米生長及時處理新情況玉米生長發育進度較常年延緩。據專家調查顯示,今年春玉米播種出苗期間由于持續陰雨、低溫,給玉米生產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吉林省西部白城等地區當地農戶習慣于玉米深播種并在出苗期取出上部浮土的抗旱播種技術,但今年雨量偏多,不能及時去除苗壟上部浮土,而且土壤溫度偏低,致使玉米出苗時間普遍推遲2~3天。由于營養消耗較多,幼苗較常年偏弱,少數地區還出現粉種現象,只能補種。玉米出苗后,由于低溫、陰雨天氣一直持續,玉米生長緩慢。與往年同期相比,玉米葉片數普遍少1-2.5片,株高低15-20cm,生長發育延遲4-6天,植株干物質積累也低于常年同期水平,這些對后期的產量形成將產生不利影響。
玉米苗期病蟲害出現新情況。專家李少昆說,今年東北、華北春玉米區地下害蟲屬于高發生年份,蠐螬、金針蟲、螻蛄、小地老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為害,但最顯著的是玉米旋心蟲等害蟲造成的玉米異常苗的多區域、高發生率為害。除黑龍江省佳木斯、友誼農場、牡丹江市和河北省遵化市外,玉米異常苗在其他地區均有發生,其中吉林省梨樹、農安、前郭和遼寧省黑山、康平等地區有較大面積的連片發生。不過從整體來看,受害面積所占比例很小,對今年全國玉米總產量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除草劑藥害上升。東北、華北地區人均耕地面積較多,除草劑的應用已經成為常規生產技術。平常年份因苗期干旱、除草劑的使用效果受到抑制,農戶噴施除草劑的用量普遍偏高,一般達到推薦用量的上限,部分農戶的用量甚至超過推薦用量的2倍以上。但今年降水多,土壤墑情好,過量施用除草劑對玉米生長造成不良影響,根系發育不良,植株矮小,生長緩慢,低洼地和水改旱地塊表現尤為嚴重。
化肥漲價對玉米追肥產生一定影響。目前正值玉米苗期追肥的關鍵時期,但化肥尤其是尿素價格的上漲給玉米生產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因素。該地區農戶有在播種備耕階段準備好全年生產用肥料的習慣,約2/3以上的農戶儲備了后期需要的肥料,這次追肥的品種和用量沒有受到明顯影響,但沒有儲備肥料的農戶則明顯減少了肥料用量。與常年相比,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的農戶增多,但仍有部分農戶采用壟上撒施的方式追肥,降低了肥料利用效率。
后期生產管理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科學用肥料,促進玉米生長發育。專家說,由于苗期低溫多雨寡照,玉米植株發育較常年偏弱,根系不發達,沒有形成“蹲苗”。為保證玉米中后期恢復正常和產量形成,應注意科學施肥促進玉米生長,尤其是在肥料價格暴漲、前期肥量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多種營養的合理配比、科學施用,降低生產成本。各地可根據實際條件補充穗肥或后期噴施葉面肥,防止早衰。在今年降雨多和玉米生育期延緩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不能偏施氮肥,以免造成玉米貪青晚熟影響產量。同時對于一些植株較高的品種如先玉335等,要及時噴灑控制株高的矮壯素等藥劑,以防止后期出現倒伏。
及早防治病蟲害,減少產量損失。據他們調查發現,目前部分地區已經有粘蟲和玉米螟的為害發生,各地農技部門要及時調查病害發生情況,指導農戶進行有效防治,減少對產量的影響。此外,春玉米后期常發生玉米大、小斑病和絲黑穗病,今年氣候條件異常,應提早進行防治。
采取促早熟措施,保證玉米正常成熟。近年來本地區初霜期明顯后移,為追求表面的高產,各地種植品種所需的積溫均高于當地適宜水平,給玉米生產帶來了潛在的威脅。為保證玉米正常成熟,專家建議各地應根據當地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如采用噴施磷酸二氫鉀、放秋壟、隔行、去雄、掰小棒、打底葉等措施促進早熟,并指導農戶適時收獲,保證豐產豐收。
出苗率普遍高對玉米生產寄予厚望東北、華北春玉米區是我國最大的玉米產區。該區域“十年九春旱”,玉米播種期干旱一直是限制玉米生產的主要因素。但今年氣候特殊,自開春以來,各地降水量普遍高于往年,部分地區累計降水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總降水量。由于土壤墑情好,今年東北、華北地區玉米出苗情況普遍好于往年,調查地區出苗率一般都達到90%左右,有些地區甚至高于95%,且大田長勢比較整齊、均勻。該地區為雨養農業區,當地有“見苗七成收”的說法,廣大農戶和農技人員對今年的玉米生產寄予厚望。
低溫影響玉米生長及時處理新情況玉米生長發育進度較常年延緩。據專家調查顯示,今年春玉米播種出苗期間由于持續陰雨、低溫,給玉米生產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吉林省西部白城等地區當地農戶習慣于玉米深播種并在出苗期取出上部浮土的抗旱播種技術,但今年雨量偏多,不能及時去除苗壟上部浮土,而且土壤溫度偏低,致使玉米出苗時間普遍推遲2~3天。由于營養消耗較多,幼苗較常年偏弱,少數地區還出現粉種現象,只能補種。玉米出苗后,由于低溫、陰雨天氣一直持續,玉米生長緩慢。與往年同期相比,玉米葉片數普遍少1-2.5片,株高低15-20cm,生長發育延遲4-6天,植株干物質積累也低于常年同期水平,這些對后期的產量形成將產生不利影響。
玉米苗期病蟲害出現新情況。專家李少昆說,今年東北、華北春玉米區地下害蟲屬于高發生年份,蠐螬、金針蟲、螻蛄、小地老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為害,但最顯著的是玉米旋心蟲等害蟲造成的玉米異常苗的多區域、高發生率為害。除黑龍江省佳木斯、友誼農場、牡丹江市和河北省遵化市外,玉米異常苗在其他地區均有發生,其中吉林省梨樹、農安、前郭和遼寧省黑山、康平等地區有較大面積的連片發生。不過從整體來看,受害面積所占比例很小,對今年全國玉米總產量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除草劑藥害上升。東北、華北地區人均耕地面積較多,除草劑的應用已經成為常規生產技術。平常年份因苗期干旱、除草劑的使用效果受到抑制,農戶噴施除草劑的用量普遍偏高,一般達到推薦用量的上限,部分農戶的用量甚至超過推薦用量的2倍以上。但今年降水多,土壤墑情好,過量施用除草劑對玉米生長造成不良影響,根系發育不良,植株矮小,生長緩慢,低洼地和水改旱地塊表現尤為嚴重。
化肥漲價對玉米追肥產生一定影響。目前正值玉米苗期追肥的關鍵時期,但化肥尤其是尿素價格的上漲給玉米生產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因素。該地區農戶有在播種備耕階段準備好全年生產用肥料的習慣,約2/3以上的農戶儲備了后期需要的肥料,這次追肥的品種和用量沒有受到明顯影響,但沒有儲備肥料的農戶則明顯減少了肥料用量。與常年相比,按照測土配方施肥的農戶增多,但仍有部分農戶采用壟上撒施的方式追肥,降低了肥料利用效率。
后期生產管理科學施肥防治病蟲害科學用肥料,促進玉米生長發育。專家說,由于苗期低溫多雨寡照,玉米植株發育較常年偏弱,根系不發達,沒有形成“蹲苗”。為保證玉米中后期恢復正常和產量形成,應注意科學施肥促進玉米生長,尤其是在肥料價格暴漲、前期肥量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多種營養的合理配比、科學施用,降低生產成本。各地可根據實際條件補充穗肥或后期噴施葉面肥,防止早衰。在今年降雨多和玉米生育期延緩的情況下,一定要注意不能偏施氮肥,以免造成玉米貪青晚熟影響產量。同時對于一些植株較高的品種如先玉335等,要及時噴灑控制株高的矮壯素等藥劑,以防止后期出現倒伏。
及早防治病蟲害,減少產量損失。據他們調查發現,目前部分地區已經有粘蟲和玉米螟的為害發生,各地農技部門要及時調查病害發生情況,指導農戶進行有效防治,減少對產量的影響。此外,春玉米后期常發生玉米大、小斑病和絲黑穗病,今年氣候條件異常,應提早進行防治。
采取促早熟措施,保證玉米正常成熟。近年來本地區初霜期明顯后移,為追求表面的高產,各地種植品種所需的積溫均高于當地適宜水平,給玉米生產帶來了潛在的威脅。為保證玉米正常成熟,專家建議各地應根據當地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如采用噴施磷酸二氫鉀、放秋壟、隔行、去雄、掰小棒、打底葉等措施促進早熟,并指導農戶適時收獲,保證豐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