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紅薯貯藏保鮮技術

       日期:2016-02-2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42    
       1.貯藏前的要求 

        在田間,紅薯薯塊的膨大期氣溫必須在20℃以上。低于15℃,紅薯停止生長。因此,氣溫降到15℃時,是紅薯的最佳收獲期。收獲過早,氣溫過高,收后不能及時入窖。收獲過晚,易受夜間低溫的凍害,增加貯藏難度。 

        收薯時要輕挖、輕運、輕放,以防斷傷后遭病原菌侵染而導致腐爛。采收后的紅薯應立即進行傷口愈合處理。即在氣溫30~35℃、相對濕度90%~95%的條件下放置4~6天,并要保持足夠的通風。此項工作最好在紅薯貯藏地進行,以防第二次搬動,再造創傷。 

        2.貯藏條件 

        (1)溫度紅薯貯藏的適宜溫度為10~14℃,溫度過低會遭受冷害,使薯塊內部變褐變黑,煮熟后有硬心并有異味,而且后期極易腐爛。溫度過高,薯芽開始萌動、糠心,加速黑斑病和軟腐病的發展。 

        (2)濕度 當窖內濕度低于80%時,薯塊內的水分便往外蒸發,致使薯塊脫水、萎蔫、皺縮、糠心,食用品質下降。相對濕度超過95%時,則薯塊退色褐變,病原菌繁殖,腐爛率上升。紅薯入窖時含水量如超過70%,應敞窖通風,排濕降溫。紅薯塊在田間受水漬3天以上的,只能用來喂豬或制粉,不可窖貯。 

        (3)空氣成分薯窖內的含氧量不得低于4.5%,否則易導致薯塊缺氧呼吸,輕則喪失發芽力,重則缺氧“悶窖”,造成窒息性全窖腐爛。 

        3.貯藏方式及管理措施 

        (1)室內囤藏法 選擇嚴密保溫的屋子,靠墻根四周設置火道,用爐子供溫。屋內地面上砌囤子。囤高1~1.5米,寬1.5~2米,長度視屋子的大小和貯量的多少而定。囤底部及四周墊豆葉和軟細草。囤內存放健全無傷病的紅薯。用啟閉門窗、生熄火爐、敞蓋囤口等措施來滿足紅薯安全存貯的需要。 

        (2)棚窖貯藏法在戶外挖寬2米、長3~4米、深2米的地窖。如地下水位高,也可挖成半地下式,地上部分用土打墻。窖口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窖口上面架設木棍,棍上鋪30厘米厚的秸草,草上再覆土0.5米以上,在東南角留一出入口。 

        紅薯入窖前,先把窖底及四壁墊10厘米厚的細軟草。接近窖口部位,圍草要加厚,預防凍土層影響薯塊。紅薯不可堆得過滿,上部應留60~70厘米的空間。 

        紅薯入窖初期,上面不加蓋,采取自然散熱,待窖溫降到13~15℃時,上部蓋10厘米厚的防寒物。在窖底中部縱向放一根、橫向等距離放兩根直徑20厘米的空節破裂毛竹筒,從兩端沿窖壁露出紅薯堆,用以調節窖底層的空氣成分。 

        (3)井窖貯藏法北方嚴寒地區多用此法。上部似井,井口直徑1米,深度3~5米(視寒暖程度而定)。當深度決定后,再往兩側擴挖筒穴,按水平方向往前挖,寬1米,高1.5米。挖進1米后改挖成貯藏室。貯藏室的大小視貯藏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空間可貯250~300公斤紅薯。井底需墊黃沙。井口應高出地面30厘米。紅薯裝入貯藏室七成滿即可。采用井窖法,人員下井時需注意防止井內二氧化碳窒息。 

        具體操作時還需注意以下幾點:采用舊窖的,必須嚴格消毒,或將老窖壁陳土刮掉2厘米厚;在管理期間,溫、濕度不可頻繁突變;定期檢查薯窖,特別是天氣突變時;薯塊入窖前,用紅薯保鮮劑浸泡或噴灑在紅薯上,可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發生。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