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雞孵化技術問答

       日期:2016-02-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07    
      雞蛋人工孵化時濕度應如何掌握? 

        雞蛋在人工孵化過程中,對濕度的要求并不象對溫度的要求那么嚴格,也就是說雞胚對濕度的適應范圍較廣。雞蛋內容物含有的水分,供給雞胚發育所需的水分是足足有余的。但這并不等于說濕度可以不去管它。要得到理想的孵化效果,對于濕度也要妥當的解決。在一般的情況下,孵化期間的相對濕度要求第1~7d為60%左右,8~16d為50%~55%,第18d后為65%~70%。初生雛雞的體重,由于品種、季節、孵化條件的不同差異較大,多數在68%~70%,范圍為60%~75%。濕度過高,阻礙雞胚尿囊液的蒸發排除,而造成雛雞大肚皮,雞體組織、蛋黃含水分過多,身體顯得笨重遲鈍;濕度過低時,則引起蛋內水分過量的蒸發,雛雞干瘦,肌肉不豐滿,羽毛過分緊湊,個體小。因此,掌握適當的濕度也是必要的。做到這點是容易的,如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空氣濕潤,自然濕度較高,一般在孵化季節,室內相對濕度高于70%,類似這種地區,只需在電孵機底部放4個水盤,總面積為孵化機底部的3/4或2/3,經常保持水盤內有水就行了。天冷時加溫水,天熱時加冷水。在氣候特別干燥的地區,要增大水盤面積或加高水溫,以增加蒸發量,必要時還可定時補加噴濕措施。 

        雞蛋人工孵化時通風應如何掌握? 

        雞蛋在孵化初期,需要的氧氣很少。一般要求在孵化機內應經常保持有足夠的氧氣,含量不能低于20%,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超過1%,二氧化碳量多時會產生畸形,體弱,孵化率降低。電孵機的保溫和通風是個矛盾,一方面要使電孵機保溫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通風換氣裝置,加大進出氣孔的面積,位置合理,妥善布局,并加上良好的啟閉裝置,就可以解決這一矛盾,而使孵化得到良好的效果。采用屯孵機以外的其他孵化方法,如平箱孵化、溫室孵化、攤床孵化等,蛋經常直接暴露室內空氣中,就應特別重視孵化室的通風換氣,保持孵化室內有新鮮的空氣和足夠量的氧氣。 

        雞蛋人工孵化時為什么要翻蛋,應如何掌握? 

        觀察母雞在自然孵化時,經常用腳、喙把種蛋上下左右翻動,并把窩邊和窩外的種蛋不斷調換位置,這種生物本能的反應就是翻蛋。其作用是讓胚胎的各個部位均勻受熱,促進氣體代謝和營養吸收,有利于胚胎發育,避免胚胎與殼膜粘連,有助于胚胎運動,保證胎位正常,提高孵化率。一般認為,翻蛋的次數多些為好。電機孵化時,每晝夜翻蛋8~12次為宜。翻蛋角度要求達到90度。傳統孵化采用手工翻蛋時,每晝夜翻蛋次數不應少于4次。 

        雞蛋人工孵化時為什么要晾蛋?應如何正確運用這一技術環節? 

        晾蛋的本質是降溫,換句話說,只有電孵機內溫度極高,雞胚發育偏快時,才需要晾蛋。當氣溫超過25℃時,一箱整批入孵一萬多種蛋時,不管用怎樣的給溫制度,當胚齡超過14d,自溫能力增強,會使電孵機內溫度上升而超溫,發現這種情況時,就要設法排除機內多余的熱量。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每天定時晾蛋兩次,每次將電孵機內的溫度下降到32℃,然后再徐徐給溫,使其回升到適當的度數;另一種辦法是將孵化機門打開一條縫,散除電孵機內多余的熱量,打開門縫的大小,以恒溫控制系統的通、斷電熱盤的指示燈為依據,如果紅燈通電的時間長,說明門縫開得太大,機內熱量散失過多,電熱盤一直在加熱,浪費電力,反之如果綠燈常亮(斷電)而紅燈不亮,說明門縫打得太小,電孵機內多余的熱量散失不凈,溫度仍在上升,因此,門縫要開得大小適當,使電熱盤仍有斷、通的時間,只不過是要使綠燈亮(斷電)的時間遠遠超過紅燈亮(通電)的時間的幾倍、十幾倍,這樣既節省電力,又能自控。經驗證明,這樣做不必加晾蛋措施,孵化效果也很好。 

        可見,晾蛋只是在孵化器內溫度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超過了適當的度數后才必須采取的一種措施,當孵化器內溫度一直保持恒定而不超過適當的度數時,就不必晾蛋。這里必須強調指出,我們所談的適當溫度度數,不僅是指玻璃窗內可以看到的孵化溫度表所指示的度數,還包括沒有在溫度表上反映出來的不同部位的蛋溫。一臺理想的孵化器,各部位的蛋溫與溫度表所指示的溫度一致,或誤差甚小。而一臺結構不善的孵化器,溫度表所指示的溫度與不同部位的蛋溫相差大,特別孵化后期,自溫能力強,處在中心部位的蛋溫超高,又在溫度表上反映不出來,碰到這樣的孵化器,就必須進行晾蛋,這時晾蛋的孵化效果就要比不晾蛋好得多。 

        雛雞出殼前后應注意做好哪些工作? 

        1.種蛋孵化至第19d后,自溫能力特別強,要經常檢查出雛機內的溫度,嚴防超溫,當發覺有超溫的傾向時,立即晾蛋。 

        2.雛雞臨出殼前已開始用肺呼吸,需要的氧氣量大大增加,因此必須保持出雛機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在室溫比較高時,更要格外重視。 

        3.雛雞破殼后留下的蛋殼應及時撿掉,如果不及時撿出,蛋殼就很可能套在別的胚蛋外面,影響出殼。 

        4.人工助產是應當提倡的一項措施,但時間一定要掌握好,要等到殼膜顏色變黃,表示尿囊血管已經干枯,才能進行。助產時間掌握不當,過早進行,尿囊血管尚未干枯,這時強行剝開蛋殼;拉斷血管,造成大量出血,反而有害無益。 

        5.孵化室內裝放雛雞的竹簍筐事先清刷,準備好墊料。天冷時,覆蓋雛雞的棉被、單被都應預先準備就緒。 

        6.雛雞出殼后,待羽毛完全干了,再從出雛箱內提出放在簍筐內,每筐放雛雞100只(天熱時)或150只(天冷時)。 

        7.天冷時可將兩筐雛雞疊放在一起,底筐多放些雛雞(150~180只)上層少放些(120~150只)。同理,雞數多時還可以三筐疊放在一起,其四周覆蓋棉被保溫,每2h檢查一次,防止受冷或受熱,注意調筐或加減覆蓋物。檢查時發現雛雞打堆,擁擠在一起,是溫度低、嫌冷的表現。天熱時。每筐放雛雞100只,單筐平放在地面上,根據天熱的程度蓋以被單或完全不蓋,一般不要兩筐疊在一起,如果地方小,雛雞多,非兩筐堆疊不可時,要勤檢查,上下筐調位,防止雛雞受熱。發現雛雞張嘴喘氣,即是受熱、溫度太高的表現,應立即分散開擺放,切勿放在風頭上吹,那樣雛雞由熱驟冷,易于染病。 

        8.出雛結束后,出雛機、出雛盤、水盤要進行一次清刷消毒,設法排除機內污濁的空氣,使出雛機內保持空氣新鮮。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