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玉米缺素癥及矯正措施

       日期:2016-03-0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3    
        一、缺氮 

        癥狀 苗期缺氮,幼苗生長緩慢,植株矮小細弱,葉色變黃;三葉期缺氮葉鞘呈紫紅色,并沿葉脈向下擴展;以后最明顯的癥狀是由葉尖開始變黃,再沿葉脈呈楔形向基部擴展,最后整個葉片枯黃衰亡;穗小頭部不飽滿。 

        發生條件 前茬未施有機肥或耗肥較大;一次性施肥,降雨多,氮被淋失。 

        矯正方法 對春玉米,施足底肥,有機肥質量要高,夏玉米來不及施底肥的,要分次追施苗肥、拔節肥和攻穗肥;后期缺氮,進行葉面噴施,用2%的尿素溶液連噴2次。 

        二、缺磷 

        癥狀 苗期缺磷,莖和葉片暗綠帶紫紅色,是從下部葉片開始,先是葉尖干枯,沿葉緣向基部蔓延,進而呈暗褐色,以后逐漸向幼嫩葉片發展,生長緩慢,葉片不舒展,根系發育不良,體內積累過多的糖,使葉片呈紫紅色,莖部衰弱,細長;果穗分化發育差,穗頂縊縮,甚至空穗,花絲延遲抽出,使受精不良,果穗卷曲,會出現禿頂、缺粒與粒行不整齊現象。 

        發生條件 東北春玉米播種過早、若遇低溫誘發缺磷,石灰性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且磷肥易被固定。 

        矯正方法 春玉米,基施有機肥和磷肥,混施效果更好;夏玉米由于時間緊,一般應施在前茬作物上,若發現缺磷,早期還可開溝追施過磷酸鈣20kg/667平方米,后期葉面噴施0.2%~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 

        三、缺鉀 

        癥狀 葉尖部失綠變黃,下部葉子先發生;受影響的組織后期變褐色死亡;癥狀逐漸向植株上部發展;后期可能倒伏。 

        發生條件 高產田中,高氮低鉀;土壤雨水多,有效鉀低;施用有機肥少,秸稈不還田等;水漬過濕誘發缺鉀。 

        矯正方法 春玉米施足有機肥,高產地塊,配施氯化鉀10kg/667平方米;夏玉米苗期和拔節期迫施,迫施10kg~15kg/667平方米氯化鉀,調節氮鉀比例;雨后及時排水;干旱年份多施鉀肥;高產“噸糧田”地塊氮、鉀與化學促控劑配合施用。 

        四、缺鐵 

        癥狀 幼苗葉脈間失綠呈條紋狀,中、下部葉片為黃綠色條紋,老葉綠色;嚴重時整個心葉失綠發白,失綠部分色澤均一,一般不出現壞死斑點, 

        發生條件 石灰性土壤通氣良好條件下易缺;土壤中磷、鋅、錳、銅含量過高,施用硝態氮肥也會加重鐵的缺乏。 

        矯正方法 用混入5kg~6kg/667平方米硫酸亞鐵的有機肥1000kg~1500kg作基肥,以減少與土壤接觸,提高鐵肥有效性;根外追肥,以0.2%~0.3%尿素、硫酸亞鐵混合液連噴2~3次(選用耐缺鐵品種)。 

        五、缺鎂 

        癥狀 上部葉子普遍變黃,葉脈間有淺黃色條紋。老葉隨著尖部和邊緣的干枯而變紫。 

        發生條件 酸性砂土降雨量大的地方,含鉀高和施石灰,也能引起缺鎂,氧化鉀與氧化鎂比(氧化鉀/氧化鎂)大于2時即土壤中的鉀濃度顯著高于鎂時,引起缺鎂。 

        矯正方法 酸性缺鎂土壤,施用生石灰或硫酸鎂等化學肥料;配施有機肥料,磷肥和硝態氮肥如硝銨,有利于發揮鎂肥的效果。 

        六、缺錳 

        癥狀 幼葉的脈間組織逐漸變黃,但葉脈及附近部分仍保持綠色,因而形成黃、綠相間的條紋;葉片彎曲下披,根系細長呈白色,嚴重缺錳時,葉片會出現黑褐色斑點,并逐漸擴展到整個葉。 

        發生條件 石灰性土壤,pH值大于7;多雨地區,緊靠河岸的田塊,錳易被淋失;施用過量的石灰可以導致缺錳。 

        矯正方法 用硫酸錳1kg/667平方米,以條施最為經濟;葉面噴施,用0.1%的錳肥溶液在苗期、拔節期各噴1~2次;種子處理,每10kg種子用5g~8g硫酸錳加150g滑石粉。 

        七、缺硼 

        癥狀 植株新葉狹長,幼葉展開困難,直脈間組織變薄,呈白色透明條紋,雄穗不易抽出,雌穗發育畸形,靠近莖稈一邊果穗皺縮缺粒,甚至形成空稈。 

        發生條件 一般堿性土壤或施用石灰過多的酸性土壤,易出現缺硼癥狀。 

        矯治方法 施用硼肥,春玉米基施硼砂0.5kg/667平方米,與有機肥混施效果更好;夏玉米前期缺乏,開溝追施或葉面噴施兩次濃度為0.1%~0.2%的硼酸溶液;灌水抗旱,防止土壤干燥。 

        八、缺鋅 

        癥狀 玉米缺鋅癥俗名“花白苗”。“花白苗”為苗期癥狀。出苗后,新生幼葉呈淡黃玉白色,基部2/3部位尤為顯著。拔節后,病葉中肋兩側出現黃色條斑,嚴重時呈寬而白化的斑塊,葉肉消失。呈半透時,狀如白綢,以后患部出現紫紅色,并漸漸變濃成紫紅色斑塊。病葉遇風容易撕裂;病株節間縮短、矮化;抽雄、吐絲延遲,有的不能吐絲,或能吐絲抽穗,但果穗發育不良。 

        發生條件 土壤有效鋅含量低,石灰性土壤pH值大于7,早春低溫,磷肥施用量過高,導致誘發缺鋅。 

        矯正方法 基施鋅肥,施1kg~2kg/667平方米硫酸鋅,可用于春玉米;夏玉米來不及基施的發生缺鋅可葉面噴施,用0.2%的硫酸鋅溶液,在苗期和拔節期噴2~3次,亦可在苗期條施于玉米苗兩側,播種時對缺鋅地塊,可種子處理,種子用4g~6g/kg硫酸鋅,加適量水溶解后浸種或拌種。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