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期的管理
育成期的飼養管理以保證體重的適當增加為目標,以期開產前體重達到1450g/只。從9周齡開始改為育成料,14%―15%粗蛋白,
2750―2800kcal/kg,3%以上的纖維質。3%以上的纖維質有利于培育小母雞良好的胃口,以便獲得滿意的產蛋高峰和高峰持續性。
從育雛期開始,加強體重抽測,充分了解雞群的舍飼條件,如:密度,飼喂及飲水空間,飼料及飲水的品質,溫度、濕度、通風的管理,斷喙、飼喂器及飲水線的管理。
根據不同地區疫病的流行情況,結合本場的實際條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的免疫接種應嚴格按照疫苗生產廠家的要求。各種疫苗的操作建議盡量在16周轉群前進行完畢。
產蛋期的飼養管理
產蛋料與育成料的熱能相差不要超過50大卡/公斤,否則會影響雞只的進食量。夏季可以在飼料中添加油脂,改善因天氣炎熱造成采食量減少而帶來的負面影響。油脂的添加以(用7天,停7天)間斷循環使用的效果較好。
雞群應在16周齡前轉入產蛋舍,并完成最后一次疫苗接種。體重達到1450g/只時,開始加光刺激(大約在19周―20周)。
體成熟與性成熟的互動關系
體成熟與性成熟同步 19周開始加光刺激(體重達到1450g/只),同時換18%蛋白的產前料或產蛋料。
體成熟早于性成熟 18周前體重達到1450g。從體重達到1400g時開始加光刺激,加光1周―2周后,再換育成料為產前料或產蛋料。
體成熟遲于性成熟 18周后體重達到1450g。體重達到1450g時開始加光刺激,19周齡時換成產前料或產蛋料,但加光時間不能遲于21周。
對于種公雞的管理,籠養雞建議單籠飼養,否則會降低種公雞利用率及精液的品質。
產蛋期應加強日常管理,做好各項生產記錄,如:用藥、飲水量、料量、體重增長及天氣情況等。
轉群的管理
轉群是一個非常大的應激,特別是臨近開產的雞群,因其生理上的發育,使得對各種應激顯得更為敏感,抵抗力下降。轉群帶來的直接負面影響突出表現在體重的增長不力,以及對各種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加,加強轉群期間的管理也顯得更為重要。
轉群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如:雞舍、轉運車輛的清潔、消毒,飼料及器具的準備等,轉群時應注意雞只的安全,避開惡劣天氣、免疫接種及疾病等不良應激。
轉群前后應通過適當提供稍多的飼料,加強對雞群的觀察,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提高舍溫等措施,減輕因轉群造成的增重不力與抵抗力下降。
種蛋的收集
種蛋的收集不應太早,采取人工授精的雞群,建議產蛋率達到85%以上,開始進行人工授精,第一次授精建議采取連續兩次輸精(1次/天),兩次輸精對提高種蛋受精率有很好的效果;另外,雞稀釋液的使用在保證受精率的前提下,能明顯提高上孵蛋的孵化率。如果種蛋收集太早,由于翻肛不力造成的損傷,導致雞只腹膜炎及繼發感染增多,增加雞只產蛋期的死淘率,同時過早利用種公雞會降低種公雞繁殖能力。
光照管理
8周―18周的光照決定了母雞性成熟的狀況,無論是開放式飼養或是遮黑式飼養,都建議0周―6周齡采取光照時間漸減法,使小雛雞的骨架得以充分發育,同時獲得合適的體重。8周―18周恒定光照時間,產蛋期漸增光照時間達到16小時―17小時,不宜超過17小時。另外光照的管理要結合雞只本身的體況發育。
遮黑式飼養 6周前漸減光照時間,8周―18周齡維持8小時光照時間,從體重達到1450g時,開始加光刺激,加光應每周增加一次,達到16小時要有8次增加。
開放式飼養 6 周前漸減光照,8周―18周恒定最長自然光照時間,體重達到1450g時,開始加光刺激,直到16周―17周維持到產蛋結束。
育成期的飼養管理以保證體重的適當增加為目標,以期開產前體重達到1450g/只。從9周齡開始改為育成料,14%―15%粗蛋白,
2750―2800kcal/kg,3%以上的纖維質。3%以上的纖維質有利于培育小母雞良好的胃口,以便獲得滿意的產蛋高峰和高峰持續性。
從育雛期開始,加強體重抽測,充分了解雞群的舍飼條件,如:密度,飼喂及飲水空間,飼料及飲水的品質,溫度、濕度、通風的管理,斷喙、飼喂器及飲水線的管理。
根據不同地區疫病的流行情況,結合本場的實際條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疫苗的免疫接種應嚴格按照疫苗生產廠家的要求。各種疫苗的操作建議盡量在16周轉群前進行完畢。
產蛋期的飼養管理
產蛋料與育成料的熱能相差不要超過50大卡/公斤,否則會影響雞只的進食量。夏季可以在飼料中添加油脂,改善因天氣炎熱造成采食量減少而帶來的負面影響。油脂的添加以(用7天,停7天)間斷循環使用的效果較好。
雞群應在16周齡前轉入產蛋舍,并完成最后一次疫苗接種。體重達到1450g/只時,開始加光刺激(大約在19周―20周)。
體成熟與性成熟的互動關系
體成熟與性成熟同步 19周開始加光刺激(體重達到1450g/只),同時換18%蛋白的產前料或產蛋料。
體成熟早于性成熟 18周前體重達到1450g。從體重達到1400g時開始加光刺激,加光1周―2周后,再換育成料為產前料或產蛋料。
體成熟遲于性成熟 18周后體重達到1450g。體重達到1450g時開始加光刺激,19周齡時換成產前料或產蛋料,但加光時間不能遲于21周。
對于種公雞的管理,籠養雞建議單籠飼養,否則會降低種公雞利用率及精液的品質。
產蛋期應加強日常管理,做好各項生產記錄,如:用藥、飲水量、料量、體重增長及天氣情況等。
轉群的管理
轉群是一個非常大的應激,特別是臨近開產的雞群,因其生理上的發育,使得對各種應激顯得更為敏感,抵抗力下降。轉群帶來的直接負面影響突出表現在體重的增長不力,以及對各種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加,加強轉群期間的管理也顯得更為重要。
轉群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如:雞舍、轉運車輛的清潔、消毒,飼料及器具的準備等,轉群時應注意雞只的安全,避開惡劣天氣、免疫接種及疾病等不良應激。
轉群前后應通過適當提供稍多的飼料,加強對雞群的觀察,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提高舍溫等措施,減輕因轉群造成的增重不力與抵抗力下降。
種蛋的收集
種蛋的收集不應太早,采取人工授精的雞群,建議產蛋率達到85%以上,開始進行人工授精,第一次授精建議采取連續兩次輸精(1次/天),兩次輸精對提高種蛋受精率有很好的效果;另外,雞稀釋液的使用在保證受精率的前提下,能明顯提高上孵蛋的孵化率。如果種蛋收集太早,由于翻肛不力造成的損傷,導致雞只腹膜炎及繼發感染增多,增加雞只產蛋期的死淘率,同時過早利用種公雞會降低種公雞繁殖能力。
光照管理
8周―18周的光照決定了母雞性成熟的狀況,無論是開放式飼養或是遮黑式飼養,都建議0周―6周齡采取光照時間漸減法,使小雛雞的骨架得以充分發育,同時獲得合適的體重。8周―18周恒定光照時間,產蛋期漸增光照時間達到16小時―17小時,不宜超過17小時。另外光照的管理要結合雞只本身的體況發育。
遮黑式飼養 6周前漸減光照時間,8周―18周齡維持8小時光照時間,從體重達到1450g時,開始加光刺激,加光應每周增加一次,達到16小時要有8次增加。
開放式飼養 6 周前漸減光照,8周―18周恒定最長自然光照時間,體重達到1450g時,開始加光刺激,直到16周―17周維持到產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