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加種植密度。玉米種植密度要與品種要求相適應,一般播量在2.5~3.5公斤/畝,耐密緊湊型玉米品種密度要達到4200~4700株/畝,大穗型品種密度要達到3200~3700株/畝,高產田適當增加。
三、規范玉米種植行距。根據農藝和玉米機收要求,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原則,大力推廣玉米等行距免耕播種,播種行距一般在60~70厘米,以利玉米機收和提高產量。在行距一定的情況下,通過調整播種株距,達到不同玉米品種所要求的種植密度。
四、正確調整機具。按照使用說明書,正確調整排種(肥)器的排量和一致性,確保種植密度;調整鎮壓輪的上限位置,保證鎮壓效果;調整播種機架水平度,確保播種深度一致。
五、適時搶墑播種。從魯西南到膠東半島,玉米播期以6月1日到20日為宜。收獲小麥后及時搶墑播種,最好當天收獲當天播種,促進玉米早發。墑情差時,可先播種后灌溉;旱作區應搶墑播種。
六、控制播種深度。在墑情合適的情況下,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沙土和干旱地區播種深度應適當增加1~2厘米。
七、種肥合理施用。施肥深度一般為8~10厘米,與種子上下垂直間隔距離在5厘米以上,最好肥、種分施在不同的垂直面內。肥料以顆粒狀復合種肥為好,施肥量10~20公斤/畝。為減少用工,有條件的地區,可選用緩釋肥,隨播種作業一次性施足。
八、先行試播。正常作業前,要試播一個作業行程。檢查播種量、播種深度、施肥量、施肥深度、有無漏種漏肥現象,并檢查覆土鎮壓情況,必要時進行適當調整。
九、作業中注意觀察。隨時觀察秸稈堵塞纏繞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停車排除和調整。機組在工作狀態下不可倒退,地頭轉彎時應降低速度,在劃好的地頭線處及時起升和降落。
十、適時噴施化學除草劑和藥劑。在播種后當天或3天內噴施化學除草劑,均勻覆蓋土壤地表面;對黏蟲數量大于5只/平方的地塊,要添加殺蟲劑,待藥劑均勻混合后一次噴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