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商品代蛋雞禽流感

       日期:2016-04-0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2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傳染病。在禽流感開始成為雞群嚴重傳染病的最初100年中,全世界并沒有多少次暴發的記錄。在那個年代,雖然也沒有疫苗做大面積預防,但這種真性雞瘟(禽流感)也常常自限于最初暴發的局限區域。以至在十多年前,除了從書本上了解真性雞瘟外,我國禽病界無人真正見過禽流感的現場病例。至于我國養禽界,更是無人關注禽流感。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東北部地區暴發禽流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為撲滅1983年秋至1984年暴發的禽流感(HSN2),美國花費了6000萬美元。澳大利亞為撲滅由H7N7同一亞型流感病毒造成的三次禽流感的流行(1976、1985、1994)也付出了巨大代價。這幾次禽流感的暴發,不僅引起了全世界的警惕,也使中國禽病界開始把禽流感當作對我國養禽業的一種可能的威脅。  

        近一二年中,不僅在亞洲和南、北美洲不斷出現禽流感的報道,甚至在一些飼養條件非常嚴格的地區或地理條件非常封閉的地區也令人驚訝地暴發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如在2003年2月,在歐洲的荷蘭暴發了高致致病性禽流感,隨之傳播至相鄰的比利時和德國。智利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無重要禽病的國家之一,因為它位于安第斯山脈和太平洋之間。地理和地形特點使它與其他國家高度隔離,容易使其雞群處于比較高的健康狀態。但是不久前也暴發了禽流感。  

        顯然,禽流感在世界各地暴發的頻率已越來越高,流行的面也越來越廣。毫無疑問,這與現代社會條件下,不同國家和地區間高度頻繁的人員交往和國際貿易往來有關,也與養禽業的飼養密度越來越高有關。  

        由于禽流感的暴發頻率越來越高、流行面越來越廣,嚴重影響了家禽生產和國際貿易因而導致全球對它的高度關注。但更重要的是,現已顯示出明顯的跡象表明,禽流感已影響到公共衛生問題,所以我們說,禽流感將長期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  

        關于禽流感病毒從雞直接感染人的問題,既要重視,但也不要過分渲染。從我們已找到的資料來看,關于禽流感從雞直接感染人的報道,發生于1997年的香港,受感染的人全都是與家禽業無關的人員。而香港為數眾多的與家禽業直接間接相關的人員,包括養雞場人員以及從事家禽采購、運輸批發、加工、銷售等人員,卻無一例受到感染,所以有關禽流感從雞直接傳給人的報道,必須引起重視,但有很多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所以從事家禽業及相關行業的人員,盡可以放心地經營,喜歡家禽食品的人們也盡可放心地購買、烹調和品嘗家禽食品,而大不必談雞色變。  

        (1)病原:  禽流感病毒為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屬的成員,根據核蛋白(NP)和基質蛋白(MP)的不同可將流感病毒屬分為A、B、C三個血清型,其中A型流感病毒能感染多種動物,包括人、禽、豬、馬、海豹等,B型和C型則主要感染人。由于抗原性變異是A型流感病毒常見的一種自然變異,變異率最高的為HA,其次是NA。這兩種抗原的變異性可獨立發生,有時兩個也可以同時發生。因此,根據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的抗原性差異,可將其分為不同的亞型,分別以H1~H15、N1~N9命名。到目前為止,A型流感病毒15個血凝素和9個神經氨酸酶均從禽中分離出來,所以有人認為,禽是流感病毒的基因貯存庫。從理論上看,由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與神經氨酸酶(N)可以組成幾百個血清亞型,為禽流感的診斷與防制帶來麻煩。但事實上,從國外已報道的禽流感疫情來看,在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相當時期內,所流行的病毒亞型還是相對穩定為某一亞型,只是毒力常有變化,明確這一點,使我們對禽流感的診斷及防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浪費。禽流感不同的亞型之間保護比較弱,而且毒株的致病力與病毒的亞型之間沒有明顯的關系,同一亞型不同毒株的致病力等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流感病毒為囊膜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脂溶劑敏感。同時,病毒的耐熱性也比較差。太陽光直射2~3天或者紫外線直接照射都可滅活該病毒。自然條件下,病毒一般存在于患禽的鼻腔分泌物、糞便、羽毛或內臟器官里。寄居在上述組織中的病毒在低溫、潮濕的條件下可存活較長時間。低毒力病毒株的主侵器官通常為呼吸道和消化道,在發病初期采集病死雞的肝臟和脾臟通常也可以分離到病毒。高毒力病毒一般為泛嗜性病毒株,存在病死雞的任何組織器官里,因此,采集病料多從氣管或泄殖腔中采集。 

        (2)流行病學:  禽的感染來源比較多,既可來自其他種類的家禽、外來捕獲鳥、野生鳥類,也可能來自別的動物如豬、貓等。由于糞便,消瘦。產蛋母雞產蛋量下降,蛋殼顏色發白,質度變軟,種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呼吸道癥狀表現不一,有的咳嗽、打噴嚏、噦音或呼吸困難(張口呼吸)。患病雞流淚,羽毛蓬松,身體蜷縮,頭面部水腫,冠和肉垂呈青紫色,腿部腳鱗有出血斑,后期表現出神經癥狀。值得一提的是以上這些癥狀可能單獨出現或幾種癥狀同時混合出現。肉用種雞發病后癥狀與蛋雞相比要嚴重,30~50日齡之間的商品代肉雞發病率、死亡率與同日齡蛋雞相比要高。  

        (4)病理變化:  病理變化因感染毒株的毒力、病程長短,患雞的品種、日齡等因素的不同而變化不一致。一般來說,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由于高致病力毒株為泛嗜性病毒,嚴重壞死的病變可發生于任何組織或器官。而低毒力毒株感染蛋雞后,剖檢病雞的大體病變為卵巢出血,畸形、萎縮或退化,甚至破裂而導致卵黃性腹膜炎。輸卵管出血、部分病例的輸卵管黏膜面分布有大量的分泌物,個別母雞的輸卵管甚至萎縮。病程較長的部分患雞其腎臟腫大(也可能與用藥有關系),肺臟充血或水腫、胸腔積液,氣囊囊壁增厚,呈云霧狀,其上有纖維素及干酪樣滲出物。由于呼吸困難,部分患病雞的頭部往往呈青紫色或水腫。除此之外,內臟器官還可以見到較為明顯的出血,包括漿膜、黏膜的小點狀出血,十二指腸出血,腺胃乳頭腫脹出血。胰腺有的蒼白,有的其上遍布彌散性壞死灶。  

        (5)預防:  預防禽流感的發生,免疫接種疫苗目前被用來作為一種最好的預防手段,但因禽流感病毒存在眾多的血清亞型,現尚無一種高效廣譜的禽流感疫苗問世。只能針對當地流行的亞型進行疫苗的接種。根據我們對禽流感疫情的調查及國內市場上普遍使用的雙價禽流感疫苗的特點,我們建議:蛋雞飼養戶在雛雞15~20日齡時,就要進行第一次免疫,0.3~0.4毫升/只,第一次免疫20天后,進行第二次免疫,0.5毫升/只,130~140日齡進行第三次免疫,0.8~1毫升/只,300日齡時如正處在年底10月份以后,應再補打一針,0.5毫升/只,為了盡量降低由于注射疫苗引起的應激降蛋,注射前,把疫苗先放在30℃水中,待疫苗升溫后再注射;另外,注射疫苗時間選擇在晚上6時以后,因此時80%的雞已下完蛋。流感病毒為囊膜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脂溶劑敏感,所以做好日常雞舍內外的帶雞消毒工作也尤為重要,不管是雛雞、青年雞還是蛋雞,定期做好帶雞消毒工作是預防禽流感病毒入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養雞專業戶由于與禽的密切接觸者,為了預防養雞人感染禽流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工作時最好戴口罩、穿工作服,減少人體直接接觸雞只的機會,工作服要經常清洗、消毒。接觸污物后應洗手,處理雞場糞污時應帶手套。  

        (6)治療:  雞群一旦發生高致病力禽流感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在動禽、被撲殺禽及禽類產品(包括禽肉、蛋、精液、羽、絨、內臟、骨、血等)按照GBl6548《畜禽病害肉尸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規程》執行,對于禽類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墊料、飼料等物品均需進行無害化處理。并要劃定疫點、疫區、受威脅區,對疫點、疫區采取不同的處理措施。在疫區最后一只禽只撲殺21天后,經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審驗合格后,由當地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向原發布封鎖令的同級人民政府申請發布解除封鎖令。  

        對于低致病力的禽流感在治療上目前尚無可靠的特異性治療方法,鹽酸金剛烷胺在流感病毒感染前期或感染初期用藥有一定效果,而反復用藥則效果不佳,而且也會產生抗藥性毒株,實踐證明,針對低致病力禽流感的癥狀采用對癥治療的方法進行治療,是行之有效的。雞群在發病時,要加強飼養管理,用多維電解質、維生素C、比較好的抗生素如恩諾沙星進行飲水治療,對發病較重的雞除飲用多維電解質、維生素C以外,還要肌肉注射青、鏈霉素或慶大霉素。對飼養環境不太好有衣原體存在的雞場最好結合泰樂菌素進行治療。如果雞群呼吸道癥狀比較嚴重,最好投喂一些止咳平喘類藥物,有條件的雞場還可以采用抗病毒類中藥制劑如板藍根、雙花、大青葉再進行結合治療。產蛋雞群也可在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蛋氨酸來預防雞群的產蛋下降。剛開產雞群或者200日齡左右的雞群發病后,如果治療及時而且得當,其產蛋量過兩周左右也可恢復到令人滿意的水平。  

        (7)免疫:  監測很多養殖戶有一個錯誤的想法,認為我的雞已按照免疫程序做了禽流感免疫,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不然,禽流感疫苗做完后效果好不好,與疫苗的質量、貯存時間長短及雞群的健康狀況直接有關,所以作為防控禽流感的另一項重要措施,就是要做好抗體監測工作。這才是在非疫區長期防控禽流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