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育成優質蛋雞的幾個關鍵控制點

       日期:2016-04-1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5    
       1 限制飼養  

        限制飼養的目的是防止青年雞采食過多而增加脂防積蓄,從而保證雞的正常生長發育和產蛋時雞對營養物質的合理需要。  

        1.1 定期稱重,掌握料量: 限飼開始時,隨機抽樣30~50只雞稱重并編號,每周或兩周稱重1次,用其平均體重與標準體重比較,10周齡以內的誤差最大允許范圍為±10%,10周齡以后為±5%,超過這個范圍體重,就應適當減少或增加飼料喂量。每次增加或減少的飼料量以5g/(只?日)為宜。  

        1.2 確定限飼時間: 生產中對蛋雞限制飼養多從9周齡開始,一般采用限量法。  

        1.3 保證足夠的料槽: 限飼時必須備足料槽,分布合理,防止弱雞采食太少,個體采食不均,發育不整齊,保證每只雞都有采食位置,最好留有10%的余位。  

        1.4 特殊情況的處理: 在限飼過程中,如果雞群發病、接種疫苗或轉群時,可暫時停止限飼,待消除影n向后再行限飼。  

        1.5 籠養育成雞的限飼: 籠養育成雞,控制飼養的技術措施比較容易實施,但由于籠養時雞的運動量減少,應考慮適當降低飼養標準中的能量含量。另外,籠養時采取限飼時間可適當提前。  

        2 光照控制  

        雞的生殖系統在16周以后對光特別敏感。此時期光照管理非常重要,它關系到雞群是否可以適時開產。不能過早、過快地增加光照,否則易造成早產,并會引起雞脫肛、啄肛。  

        光照控制的原則:生長期大約每天8小時光照最好,不要超過11小時,在開放式雞舍不能保證時也要做到光照時間不能延長(特別是在12周齡以后),照度以5~10lx為宜。應根據季節情況和雞舍情況制訂相應的生長期和產蛋期光照方案。  

        2.1 密閉雞舍: 養于密閉雞舍的雞群完全用人工光照,光照強度和時間可以人為控制,因此可按規定的制度準確執行。每日光照時間可定為8小時。雛雞1周齡內每天光照23~24小時,2~20周齡每天保持8小時光照時間。采用人工光照雞群,20周齡為8小時光照,21~24周齡每周延長1小時,25周后延長0.5小時至32周齡達16小時。如育成于密閉雞舍,至產蛋時轉到開放式雞舍,若當時自然光照時間短于12小時,應立即給予12小時的光照;若當時自然光照時間長于12小時,以后每周增加0.5小時直到蛋雞光照時間16小時。  

        2.2 春夏季孵出的雛雞: 生長后期處于日照漸短或較短時期,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對開放式雞舍飼養的雞群利用此期間為好。春、夏雛生長后期處于自然光照較短期,當雞群產下第一個蛋時進入產蛋期。可以逐周補加入工光照0.5~1小時,雞群30周齡時光照應達蛋雞規定時間。  

        2.3 秋冬雛: 生長階段后期,處于日照漸長或較長時期,此期間育成,如完全利用自然光照,通常會刺激母雞性器官加速發育使之早熟、早衰。為防止產生這種情況,多利用人工光照達到光照時間的恒定或逐漸減少。  

        2.3.1 用遮黑法限制光照時間遮黑法就是對自然光加以控制,在雞舍的門、窗等透光處安裝上卷簾,使雞舍完全遮黑形成暗室,每天定時將簾卷起或放下,這樣就可以使自然光照控制在要求的范圍內。光照時間完全同密閉雞舍,只是不用人工光照而用自然光。  

        2.3.2 光照時數保持恒定: 將自然光照逐漸延長的時間,變為穩定的較長光照時間。從孵出之日算起,根據當地日出、日沒時間,查出20周齡內最長一天的自然日照時數,此光照時數從雛雞1日齡開始一直保持到20周齡,之后每周增加0.5~1小時,達到產蛋期光照16小時為止。  

        3 轉群上籠  

        育成雞早的可在17~18周齡進行轉群上籠,最遲不應超過22周齡。轉群上籠會使雞產生較大的應激反應,特別是育成期由平養轉為籠養時應激反應尤為強烈,有些雞經過轉群上籠而體重下降、精神緊張、拉稀,一般需經3~5天甚至1周以上才能恢復。因此,育成雞轉群上籠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 上籠前健康狀況良好: 上籠前有必要對育成雞進行整群,對精神不好、拉稀、消化道有炎癥的雞進行隔離治療;對失去治療價值的病、弱雞及時淘汰;對羽毛松亂、無光澤、冠髯和臉色蒼白、喙和腿顏色較淺的雞挑出來進行驅蟲(也可對整個雞群進行驅蟲);把生長緩慢、體重較小的雞單獨飼養,給予較好的飼料,加強營養,促其盡快增重。上籠當天不需添加過多的飼料,以夠食為度,讓雞將料吃干凈。  

        3.2 轉群時間: 白殼蛋雞品系應早于褐殼蛋雞品系。適當提前轉群,有利于新母雞逐漸適應新環境,有利于開產后產蛋率較快增加。  

        3.3 選擇適宜氣候: 夏季應利用清晨或晚上較涼爽時進行,冬季則應在中午較暖和的時候進行。上籠時舍內使用綠色燈泡或把光線變暗,減少驚群。捉雞時應輕拿輕放,避免粗暴。  

        3.4 轉群抓雞: 應抓雞的雙腿,在裝籠運輸時嚴禁裝得過多,以免擠傷、壓傷。運輸過程中,盡量不讓雞群受驚、受熱、受涼,切勿時間過長。若育成雞舍與蛋雞舍距離較近,可用人工提雞雙腿直接轉入蛋雞舍。  

        3.5 避免增加應激: 上籠時不要同時進行預防注射,以免增加應激,待雞群穩定后再按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裝籠數量應根據籠位大小、雞的品種和季節合理確定。  

        3.6 加強管理: 上籠2~3天后,不宜改變日糧,同時視雞只的采食情況,決定是否恢復限飼。上籠后1周內的日糧應增加多種維生素,以減少雞群的應激反應。飼料要少給勤添。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