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種雞的種蛋受精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孵化場及種禽場的經濟效益,籠養肉種雞可以通過一些人為操作措施的實施來保證及提高其受精率的水平,但平養肉種雞要做到使受精率水平保持在高水平的狀態則需要有更為復雜的綜合性技術措施。
一.科學而合理地培育好種公雞,是確保種雞受精率水平的起碼條件。
健壯而又合乎要求的種公雞是保證受精率水平的必要因素,種公雞飼養目標是將其培育成腿長、平胸、性器官發育良好、體重比母雞大30%左右、行走時龍骨與地面成45度、且無腿足疾病的健壯雄雞。如果公雞腿粗短,胸豐滿,則在交配時不易平穩地抓住母雞的肩背且不利于精液準確地送入到母雞生殖道;同樣帶有腿足疾病的種公雞交配活動的成績也會大大降低。
由于雞腿骨的生長在9周齡前較為迅速,9周齡以后生長則漸趨緩慢,因此對種公雞的限制飼養則不能與種母雞采取同樣的方案。公母分開培育是肉種雞飼養所必要的管理方法。
下面列表把培育期分成不同階段就管理目標及具體措施進行敘述。
另外,在培育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腿足病的發生,這主要從兩方面加強管理,一是對墊料的管理,要求其松軟,忌滑、無硬物、塵物等,這樣可以減少腿足部的刮傷,刺傷,減少葡萄球菌病的發生與感染;另一方面要杜絕其在育成過程中過度超重,過度超重會導致腿中的變形及足掌部的感染。
總之,良好的體格,體重及性器官的發育是保證雞群配種期受精率水平的必要前提,即使公母混群以后,同樣需要對公雞的體重進行鑒測,以保持其合理的增重,維持其良好的配種能力。
二.具體解決好種雞生產周期中幾個受精率水平較低階段的技術問題。
在具體的生產實踐中,筆者經過觀察試驗與總結,認為在種雞初產期、42周齡以后及夏季高溫期是生產周期中受精率水平較低的幾個階段。
1.初產期: 初產期的受精率水平偏低是我們在生產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最低時有低于60%的記錄,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種公雞的性成熟遲于母雞。造成性成熟偏遲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公雞群固有的遺傳性質的特點,種公雞與種母雞往往并不來自于相同的品種、品系,一般而言,種母雞在27-28周齡就達到性成熟,如AA父母代在28周齡時產蛋率達到55%,羅曼父母代母雞在27周齡時便達到60%,而父系雞屬于快大型肉種雞,在30周齡后其睪丸等性器官才發育成熟。因此,一般在開產4周后才達到83%以上的受精率水平。造成公雞性成熟偏遲的另一個原因在于肉用種雞育成是中期即6-13周時,沒有能夠很好地控制好體重,而在16周以后,在性器官開始發育的階段給予了較嚴厲的限制飼喂,使得公雞的性成熟推遲。從而影響到種雞群早期的受精率,同時,在公母混群以后,如果料桶掛得不夠高,可能使母雞能夠采食到公雞料,這樣公雞實際的采食份額就會降低,同樣會影響到其性成熟的時間而影響到初產期的受精率。
一.科學而合理地培育好種公雞,是確保種雞受精率水平的起碼條件。
健壯而又合乎要求的種公雞是保證受精率水平的必要因素,種公雞飼養目標是將其培育成腿長、平胸、性器官發育良好、體重比母雞大30%左右、行走時龍骨與地面成45度、且無腿足疾病的健壯雄雞。如果公雞腿粗短,胸豐滿,則在交配時不易平穩地抓住母雞的肩背且不利于精液準確地送入到母雞生殖道;同樣帶有腿足疾病的種公雞交配活動的成績也會大大降低。
由于雞腿骨的生長在9周齡前較為迅速,9周齡以后生長則漸趨緩慢,因此對種公雞的限制飼養則不能與種母雞采取同樣的方案。公母分開培育是肉種雞飼養所必要的管理方法。
下面列表把培育期分成不同階段就管理目標及具體措施進行敘述。
另外,在培育過程中,盡可能地減少腿足病的發生,這主要從兩方面加強管理,一是對墊料的管理,要求其松軟,忌滑、無硬物、塵物等,這樣可以減少腿足部的刮傷,刺傷,減少葡萄球菌病的發生與感染;另一方面要杜絕其在育成過程中過度超重,過度超重會導致腿中的變形及足掌部的感染。
總之,良好的體格,體重及性器官的發育是保證雞群配種期受精率水平的必要前提,即使公母混群以后,同樣需要對公雞的體重進行鑒測,以保持其合理的增重,維持其良好的配種能力。
二.具體解決好種雞生產周期中幾個受精率水平較低階段的技術問題。
在具體的生產實踐中,筆者經過觀察試驗與總結,認為在種雞初產期、42周齡以后及夏季高溫期是生產周期中受精率水平較低的幾個階段。
1.初產期: 初產期的受精率水平偏低是我們在生產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最低時有低于60%的記錄,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由于種公雞的性成熟遲于母雞。造成性成熟偏遲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公雞群固有的遺傳性質的特點,種公雞與種母雞往往并不來自于相同的品種、品系,一般而言,種母雞在27-28周齡就達到性成熟,如AA父母代在28周齡時產蛋率達到55%,羅曼父母代母雞在27周齡時便達到60%,而父系雞屬于快大型肉種雞,在30周齡后其睪丸等性器官才發育成熟。因此,一般在開產4周后才達到83%以上的受精率水平。造成公雞性成熟偏遲的另一個原因在于肉用種雞育成是中期即6-13周時,沒有能夠很好地控制好體重,而在16周以后,在性器官開始發育的階段給予了較嚴厲的限制飼喂,使得公雞的性成熟推遲。從而影響到種雞群早期的受精率,同時,在公母混群以后,如果料桶掛得不夠高,可能使母雞能夠采食到公雞料,這樣公雞實際的采食份額就會降低,同樣會影響到其性成熟的時間而影響到初產期的受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