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矮大頭大蒜的復壯措施

       日期:2016-04-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98    
        安徽省銅陵縣地處長江中下游,大蒜作為“銅陵八寶”之一,栽培歷史悠久,尤其是地方品種矮大頭,獨具風味,備受人們青睞。由于多種原因,矮大頭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品種退化現象,蒜薹、蒜頭的單產大幅度下降,品質變差,并且出現了大量獨頭蒜、獨瓣蒜以及復瓣蒜等不良性狀。 

        1 矮大頭種性退化的原因 

        1.1 長期無性繁殖 

        矮大頭在銅陵地區一直以蒜瓣扦插繁殖。由于選種不嚴、方法不當,常以小瓣、病瓣及受損瓣作種,諸多因素使后代在保留了親本優良性狀的同時又保留了親本的蛻變性狀,長期的累積,導致了矮大頭種性退化嚴重。 

        1.2 栽培方式不當 

        栽植密度過大,致使留種植株個體營養不良、成熟不良,導致種蒜品質和性狀劣變;由于早期的蒜薹價格高,從而出現菜農收薹過早,致使蒜頭養分消耗過多;使用工具和方法不當,經常使鱗莖受到損傷。 

        1.3 栽培管理不當 

        由于長期連作,農家肥等有機肥施用量少,化學肥料施用過量,從而引起土壤理化性質改變。在幼苗生長期,由于肥水不足或子葉受到危害,植株生長瘦弱,導致在鱗莖形成開始期生長量很小而出現獨頭蒜或小瓣蒜。 

        1.4 氣候條件影響 

        由于天氣原因,經常在大蒜鱗莖膨大期出現倒春寒,低溫天數過多,蒜葉生長量小而產生獨頭蒜、少瓣蒜或復瓣蒜。 

        2 矮大頭種性復壯措施 

        2.1 精耕細作 

        選擇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較佳。扦插前1周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kg、氯化鉀20kg、磷酸二氫鉀少量及腐熟餅肥150kg或腐熟人糞尿若干擔,均勻撒于田中,深翻土地,耙平田塊。 

        2.2 組織培養 

        在銅陵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主持下,已成功進行了矮大頭的無性繁殖。以莖尖和根尖生長點作為組織培養材料,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脫毒幼苗培育,大田栽植,留種繁殖。 

        2.3 嚴格選種 

        在采收前,選擇已經采收蒜薹且健壯無病的植株留種,蒜葉開始變黃枯萎時踩倒地上莖部分,讓其后熟3~4天。在采收時,選擇蒜頭圓正、無病、無損傷的植株,連同地上部分一起晾曬1~3天,捆編成束置于陰涼處堆藏或掛藏。插播時,再次挑選出蒜頭圓正、大而無損傷、無病蟲害的蒜頭,剝除蒜皮、剔除彎曲及過小的蒜瓣。 

        2.4 氣生鱗莖繁殖 

        氣生鱗莖的個體小,在播種后第1年均是獨頭蒜,不必丟棄,第2年以獨頭蒜繼續播種,才可以使大蒜復壯,產生正常的優質蒜頭、蒜薹。 

        2.5 適時追肥 

        大蒜用肥要前重后輕。在蒜葉生長過程中,要加強肥水管理,以越冬前多施肥為主。另外,還要把握兩個主要的追肥階段:一是催苗肥。春暖后追施氮肥和鉀肥,要重施,以促進前期的蒜葉生長;二是催頭肥。在蒜頭開始膨大后進行,以促進鱗莖的膨大。追肥時應避免使用過濃的糞肥,以免引起病蟲害。 

        2.6 改善栽培條件 

        選擇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適當稀植,擴大植株的營養面積,盡量不在重茬田塊選種、采種。 

        2.7 改變栽培方式 

        采用地膜覆蓋,可在10月中下旬進行扦插,11月中下旬覆蓋地膜。由于后期不便追肥,肥料應一次性投入,然后翻耕作畦插瓣。除草劑可選用乙草胺等,最后鋪膜、壓膜,可增溫保墑,改善小氣候。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