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傳染性腦脊髓炎主要危害1月齡以下的雛雞。成雞感染本病后,一般不表現癥狀,僅有2周左右產蛋減少,然后恢復正常。雛雞感染本病后,主要特征癥狀為腿軟無力癱瘓和頭頸震顫,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大批死亡,給養雞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現將一起雛雞暴發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的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一、發病情況
2002年5月12日河北省巨鹿縣某養雞場,購進雛雞2 500只。進雛后第2天有幾只雛雞發生腳軟,以后逐日增多,養到第7天約有200只雞發生軟腳。這些病雞大多因行動不便被踩死或因吃不到飼料,飲不到水而衰弱死亡。該養雞戶已養雞多年,經驗豐富,且飼養業績一直很好。從進雛當日起,開始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以恩諾沙星等給雛雞飲水。雛雞出現軟腳時,立即添加治療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和魚肝油、氟哌酸等,但均不能控制病情。后到我院診治,通過診斷治療,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隨后對供應該雛雞的種雞場進行調查,發現其免疫程序中未采用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疫苗進行免疫接種。
二、癥狀
病雞精神較差,閉目嗜睡,繼而出現運動失調,兩腿不能自主,走動時東倒西歪,逐漸不能站立,以跗關節著地,坐于地面,呈犬坐姿勢。隨著病情的發展,神經癥狀明顯,常出現頭頸震顫,最后癱瘓。個別雛雞一側或兩側眼睛晶狀體混濁,視力消失。癱雞仍有食欲和飲欲,但由于不能站立,吃不到飼料,飲不到水而被其他雞踏死或餓死。
三、剖檢病變
共剖檢病死雛雞25只,主要病變為腦組織水腫,在腦膜下有水樣透明感,腦膜上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著地的跗關節紅腫,腿部皮下有膠凍樣滲出液。其他臟器未見明顯變化。
四、實驗室檢驗
1. 取病(死)雞的心血、肝、脾組織涂片做革蘭氏和瑞氏染色,鏡檢未發現細菌。
2. 取病料以營養瓊脂作細菌培養,未見細菌生長。
3. 瓊脂擴散試驗。采取發病雛雞的血20份,分離血清,用已知的傳染性腦脊髓炎抗原進行瓊脂擴散試驗,測定血清中抗體,結果病雛雞血清18份均出現沉淀線。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驗結果,診斷為雞傳染性腦脊髓炎。
五、防治措施
1. 確診后,淘汰病死雞,深埋處理,整個雞場內外環境及用具徹底消毒。雞場外環境用3%燒堿消毒,雞舍用具用綠威霸消毒液消毒,每天1次,連續10天。
2. 加強飼養管理,飼料內增加多種維生素、維生素AD3粉、維生素E,以增加雞體抗病力。
3. 治療:飲水中加板藍根沖劑,每袋15克,每100只雛雞1袋,每天2次,連用5~7天。同時在飼料中添加0.3%鹽酸嗎啉雙胍。為防止繼發感染,同時還在飼料內添加0.2%土霉素,連用5~7天。經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雞群逐漸恢復正常。
六、討論
1.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是一種主要危害1月齡以內雛雞的病毒性傳染病。雛雞發病通常由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兩方面造成。即種雞感染本病毒后,產出的種蛋一部分帶病毒,孵出一部分帶病毒雛雞,帶病毒的大多在10日齡以內發病,這些病雛的排泄物又使同群雛雞感染。防制該病的最主要措施是在種雞開產前做好免疫預防接種。未接種過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疫苗的種雞如果在飼養管理正常,而且無任何癥狀的情況下,產蛋突然減少,應請獸醫作實驗室診斷。若診斷為本病,在產蛋量恢復正常之前或產蛋量下降之日算起至少20天之內,種蛋不要用于孵化,可作商品蛋處理。
2. 雛雞已確診為本病時,凡出現癥狀的雛雞應立即淘汰,到離雞場較遠的地方深埋,以減少同舍感染,保護其他雛雞,對欄舍用具徹底消毒。健康雛雞飲水和飼料內添加一些抗病毒的藥物。發病雞群容易引起繼發感染,防治時應注意采取輔助治療措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對雞群要做到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可以提高治愈率。如果雛雞發病率較高,可將雞群全部淘汰,徹底消毒雞舍后,重新飼養。重新飼養時仍應購買已接種本病疫苗的種雞場的雛雞,這些雛雞已有母源抗體,對本病有抵抗力。
3. 雞群發生軟腳癱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傳染性疾病,如新城疫、馬立克氏病、葡萄球菌病、李氏桿菌病、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性關節炎、傳染性滑膜炎等。
(2)營養性疾病,如維生素B2、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D及部分微量元素缺乏等。
(3)中毒性疾病,如馬杜霉素中毒、鹽霉素中毒等,應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實驗室診斷,作出最后確診。
一、發病情況
2002年5月12日河北省巨鹿縣某養雞場,購進雛雞2 500只。進雛后第2天有幾只雛雞發生腳軟,以后逐日增多,養到第7天約有200只雞發生軟腳。這些病雞大多因行動不便被踩死或因吃不到飼料,飲不到水而衰弱死亡。該養雞戶已養雞多年,經驗豐富,且飼養業績一直很好。從進雛當日起,開始在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以恩諾沙星等給雛雞飲水。雛雞出現軟腳時,立即添加治療量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和魚肝油、氟哌酸等,但均不能控制病情。后到我院診治,通過診斷治療,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隨后對供應該雛雞的種雞場進行調查,發現其免疫程序中未采用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疫苗進行免疫接種。
二、癥狀
病雞精神較差,閉目嗜睡,繼而出現運動失調,兩腿不能自主,走動時東倒西歪,逐漸不能站立,以跗關節著地,坐于地面,呈犬坐姿勢。隨著病情的發展,神經癥狀明顯,常出現頭頸震顫,最后癱瘓。個別雛雞一側或兩側眼睛晶狀體混濁,視力消失。癱雞仍有食欲和飲欲,但由于不能站立,吃不到飼料,飲不到水而被其他雞踏死或餓死。
三、剖檢病變
共剖檢病死雛雞25只,主要病變為腦組織水腫,在腦膜下有水樣透明感,腦膜上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著地的跗關節紅腫,腿部皮下有膠凍樣滲出液。其他臟器未見明顯變化。
四、實驗室檢驗
1. 取病(死)雞的心血、肝、脾組織涂片做革蘭氏和瑞氏染色,鏡檢未發現細菌。
2. 取病料以營養瓊脂作細菌培養,未見細菌生長。
3. 瓊脂擴散試驗。采取發病雛雞的血20份,分離血清,用已知的傳染性腦脊髓炎抗原進行瓊脂擴散試驗,測定血清中抗體,結果病雛雞血清18份均出現沉淀線。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驗結果,診斷為雞傳染性腦脊髓炎。
五、防治措施
1. 確診后,淘汰病死雞,深埋處理,整個雞場內外環境及用具徹底消毒。雞場外環境用3%燒堿消毒,雞舍用具用綠威霸消毒液消毒,每天1次,連續10天。
2. 加強飼養管理,飼料內增加多種維生素、維生素AD3粉、維生素E,以增加雞體抗病力。
3. 治療:飲水中加板藍根沖劑,每袋15克,每100只雛雞1袋,每天2次,連用5~7天。同時在飼料中添加0.3%鹽酸嗎啉雙胍。為防止繼發感染,同時還在飼料內添加0.2%土霉素,連用5~7天。經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雞群逐漸恢復正常。
六、討論
1.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是一種主要危害1月齡以內雛雞的病毒性傳染病。雛雞發病通常由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兩方面造成。即種雞感染本病毒后,產出的種蛋一部分帶病毒,孵出一部分帶病毒雛雞,帶病毒的大多在10日齡以內發病,這些病雛的排泄物又使同群雛雞感染。防制該病的最主要措施是在種雞開產前做好免疫預防接種。未接種過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疫苗的種雞如果在飼養管理正常,而且無任何癥狀的情況下,產蛋突然減少,應請獸醫作實驗室診斷。若診斷為本病,在產蛋量恢復正常之前或產蛋量下降之日算起至少20天之內,種蛋不要用于孵化,可作商品蛋處理。
2. 雛雞已確診為本病時,凡出現癥狀的雛雞應立即淘汰,到離雞場較遠的地方深埋,以減少同舍感染,保護其他雛雞,對欄舍用具徹底消毒。健康雛雞飲水和飼料內添加一些抗病毒的藥物。發病雞群容易引起繼發感染,防治時應注意采取輔助治療措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對雞群要做到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可以提高治愈率。如果雛雞發病率較高,可將雞群全部淘汰,徹底消毒雞舍后,重新飼養。重新飼養時仍應購買已接種本病疫苗的種雞場的雛雞,這些雛雞已有母源抗體,對本病有抵抗力。
3. 雞群發生軟腳癱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傳染性疾病,如新城疫、馬立克氏病、葡萄球菌病、李氏桿菌病、雞傳染性腦脊髓炎、病毒性關節炎、傳染性滑膜炎等。
(2)營養性疾病,如維生素B2、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D及部分微量元素缺乏等。
(3)中毒性疾病,如馬杜霉素中毒、鹽霉素中毒等,應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實驗室診斷,作出最后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