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念珠菌病又稱"軟嗉癥""鵝口瘡"、"酸臭嗉囊病"、"禽消化道真菌病"等,是禽類在夏秋季節的常見病。
一. 癥狀
本病多感染雛雞或中雛,其癥狀多為全身消瘦,發育不良,喜飲水,厭食飼料,精神萎頓,絨毛稀少,皮膚干燥,嗉囊積食,觸膜松軟,稍加壓力可見口水流出。其口腔有酸臭味,嚴重病例呼吸急促、下痢、脫水衰竭而死。成雞也有感染,其癥狀表現為食欲不振、多飲水、嗉囊腫大松馳、雞冠變暗、羽毛松亂、逐漸消瘦、精神萎靡,繼發其它疾病而死亡。
二. 病理變化
病雞一般消瘦,嗉囊壁增厚,皺褶增多,表面有一層白色不透明的豆腐渣樣假膜性壞死物,腺胃水分增多,粘膜脹大。有的肌胃角膜層難剝離,在角膜下層有斑點潰瘍。心冠溝脂肪消失,心包液有大量白色尿酸鹽沉淀物,其余肝、脾、腸等無肉眼可見病變。
三. 診斷
1. 本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的季節。
2. 本病的病原為白色念珠菌,是屬酵母菌類的一種真菌,比一般細菌大50倍以上,用低倍顯微鏡就可以看到。
3. 本病其特征為軟嗉囊癥和酸臭氣味。
4.剖檢可見口腔、食道有假膜,最突出的是嗉囊粘膜增厚、皺褶加深、附有多量的豆腐渣樣壞死物。
5.將雞嗉囊病料接種在薩布羅氏瓊脂上,置37℃經一、二天培養,有大量白色奶油狀凸出的菌落長出,具有濃烈的酒精氣味。取純培養菌口服或嗉囊注入一周齡內雛雞,經3-5天可復制出本病。
四. 防治
1. 本病的傳播途徑是由發霉變質的飼料、 墊料或污染飲水等在雞群中間傳播。因此不用霉變飼料與墊料,有良好的衛生措施,保持雞舍清潔、干燥、通風能有效防止本病。
2. 潮濕雨季,在雞的飲水中加入0.02%結晶紫或在飼料中加入0.1%赤霉素,每周喂兩次可有效預防本病。
3. 本病菌抵抗力不強,用3%-5%來蘇兒溶液對雞舍、墊料消毒,能有效的殺死該菌。
4.治療用0.1%結晶紫飲水,或用制霉菌素或土霉素,每公斤料各一片,連喂3天,治愈率達95%。
一. 癥狀
本病多感染雛雞或中雛,其癥狀多為全身消瘦,發育不良,喜飲水,厭食飼料,精神萎頓,絨毛稀少,皮膚干燥,嗉囊積食,觸膜松軟,稍加壓力可見口水流出。其口腔有酸臭味,嚴重病例呼吸急促、下痢、脫水衰竭而死。成雞也有感染,其癥狀表現為食欲不振、多飲水、嗉囊腫大松馳、雞冠變暗、羽毛松亂、逐漸消瘦、精神萎靡,繼發其它疾病而死亡。
二. 病理變化
病雞一般消瘦,嗉囊壁增厚,皺褶增多,表面有一層白色不透明的豆腐渣樣假膜性壞死物,腺胃水分增多,粘膜脹大。有的肌胃角膜層難剝離,在角膜下層有斑點潰瘍。心冠溝脂肪消失,心包液有大量白色尿酸鹽沉淀物,其余肝、脾、腸等無肉眼可見病變。
三. 診斷
1. 本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的季節。
2. 本病的病原為白色念珠菌,是屬酵母菌類的一種真菌,比一般細菌大50倍以上,用低倍顯微鏡就可以看到。
3. 本病其特征為軟嗉囊癥和酸臭氣味。
4.剖檢可見口腔、食道有假膜,最突出的是嗉囊粘膜增厚、皺褶加深、附有多量的豆腐渣樣壞死物。
5.將雞嗉囊病料接種在薩布羅氏瓊脂上,置37℃經一、二天培養,有大量白色奶油狀凸出的菌落長出,具有濃烈的酒精氣味。取純培養菌口服或嗉囊注入一周齡內雛雞,經3-5天可復制出本病。
四. 防治
1. 本病的傳播途徑是由發霉變質的飼料、 墊料或污染飲水等在雞群中間傳播。因此不用霉變飼料與墊料,有良好的衛生措施,保持雞舍清潔、干燥、通風能有效防止本病。
2. 潮濕雨季,在雞的飲水中加入0.02%結晶紫或在飼料中加入0.1%赤霉素,每周喂兩次可有效預防本病。
3. 本病菌抵抗力不強,用3%-5%來蘇兒溶液對雞舍、墊料消毒,能有效的殺死該菌。
4.治療用0.1%結晶紫飲水,或用制霉菌素或土霉素,每公斤料各一片,連喂3天,治愈率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