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雞腿蔥栽培歷史悠久,除冬季供食用干蔥外,春夏秋均可生產青蔥,產品達到周年供應。萊蕪雞腿蔥蔥白肥大,潔白,脆嫩,蔥白長25~30cm,莖部膨大,橫莖約4.5cm,而上部漸細,且稍有彎曲,形狀似雞腿而得名。該品種耐貯、營養豐富。滋味辛辣芳香,生熟食俱佳。近年來,由于連作、偏施肥料、農藥等原因,造成雞腿蔥病蟲害加重,產量、品質下降,為此,我們根據萊蕪雞腿蔥生產發育生產特點,特制定本規程,這對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綠色無公害大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環境條件
大蔥地周圍3km范圍內不允許有“三廢”污染源存在。蔥地大氣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大氣質量標準執行;灌溉用水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灌溉水標準;蔥地土壤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環境質量標準。并要求地勢高,平坦,耕層深厚,有機質豐富,水肥保持力強,忌重茬,宜與糧食作物輪作,于麥收后栽植。
2 育苗及苗期管理
2.1 大蔥種子無明顯的休眠期,在適宜的溫度和水分,都能隨時萌動發芽。生產上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播種期,實現鮮蔥周年供應。春播在早春頂凌或3月上旬播種,秋播在秋末冬初。秋播時,以國慶節前后,旬平均氣溫16.5℃左右為最適播期。播種過早,年前氣溫偏高時,幼苗生長過旺,來年容易中抽薹;播種過晚,溫度較低,幼苗過小,易受凍害。
2.2 整畦備播。應選擇地勢平坦,灌溉方便的地段,畝施優質圈肥3000kg,耕深約25cm,整平耬細做畦。畦寬1~2m,長10~30m,埂高0.1m,埂底寬0.25m,踏實。一般畝用尿素5kg或復合肥10kg作種肥,與畦土混勻,待澆水滲下后即可撒播種子。
2.3 播種要選用發芽勢(5天)在50%上下,發芽率2天)達90%左右的種子,適期播種,每畝用種1.2~1.5kg,摻干細土拌勻撒播。如播期已晚,應用30℃溫水浸種12小時,待20%~35%露芽時,即可散開陰晾,籽粒疏散后,拌細土播種,播后覆土經1cm厚,同時播后2~3天撒毒餌防治地下害蟲。
3 苗期管理
3.1 冬前管理 秋播后6~9天出苗,12~14天子葉伸直,17天左右長出第一片真葉,此期不宜澆水,要保持畦面疏松。“立冬”后如旱情嚴重,可酌情澆些水,切忌大水漫灌,以免淤壓蔥苗和畦面板結。“大雪”前后澆凍水,過3~5天趁早晨有凍時,覆蓋約1cm的草木灰或細圈肥,以保幼苗安全越冬。
3.2 春季管理 開春2月下旬,蔥苗開始返青,及時清理耬出覆蓋物。根據天氣和墑情,在3月中下旬澆返清水,不宜過早,以免降低地溫,影響蔥苗早發。4月上旬苗高約15~30cm時結合松土除草,進行1~2次間苗。5月份是蔥苗盛長期,在澆水的同時,分2次追肥,每次畝施尿素10~15kg或復合肥20~25kg。6月份要以挖空為主,多蹲苗少澆水,使蔥苗健壯。
4 大田栽培
前茬糧食作物收獲后,淺耘滅茬,畝施腐熟圈肥4000kg、尿素8kg、復合肥12kg和過磷酸鈣25kg。施于溝底劃平,按行距50~60cm,溝深約20cm,株距5~6cm,從6月中旬開始移栽,7月初栽完。
4.1 選苗分級 按苗的大小、高矮、粗細分級,選用一、二級壯苗,淘汰掉殘苗和不符合品種典型性狀的苗子,每畝栽植2.5萬~3萬株。
4.2 栽植方法 栽植深度要適當淺栽,利于根系透氣、緩苗、早發。適宜的植法是管狀葉的分叉處露出土面10cm左右,條溝后,趁土壤溫潤干植后覆土,葉與葉方向一致,與蔥溝垂直,以利密植。并做到上齊下不齊,蔥苗大小分級一致。可施用辛硫磷800倍液灌根防治地下害蟲。
5 田間管理
5.1 栽植后不要立即澆水,可進行一段時間的煉苗,以促進根系生長。
5.2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氣溫在23~16℃范圍內,晝夜溫差較大,每日日照達14個小時以上,適于大蔥生長,是需肥臨界期,要注重施好肥。結合松土、澆水,畝施餅肥50kg;9月上旬,白露前后,每畝追施硫酸鉀15kg、尿素10kg,鋤平畦埂,淺培蔥,將壟埂變成溝。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分至寒露),應高培土,重施追肥。每畝施尿素15kg或復合肥25kg、硫酸鉀12kg,并結合套種小麥,施肥澆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應以澆水為主,每6~7天澆一次水,保持地面濕潤。
5.3 病蟲害防治。大蔥紫斑病、小菌核病可用25%甲霜靈1000倍液噴霧防治;薊馬、潛葉蠅可用10%吡蟲啉15~20g噴霧防治。
6 收獲與貯藏11月上旬,立冬前后大蔥地上部分已停止生長,應及時收獲,以防霜凍。出土后,抖去蔥白上的泥土,按15kg左右捆成一捆,運至靠南墻地勢高燥通風的敞棚處貯存,捆靠捆依次排放,避免雨淋,造成腐爛,掌握寧冷勿熱的原則。
1 環境條件
大蔥地周圍3km范圍內不允許有“三廢”污染源存在。蔥地大氣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大氣質量標準執行;灌溉用水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灌溉水標準;蔥地土壤要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環境質量標準。并要求地勢高,平坦,耕層深厚,有機質豐富,水肥保持力強,忌重茬,宜與糧食作物輪作,于麥收后栽植。
2 育苗及苗期管理
2.1 大蔥種子無明顯的休眠期,在適宜的溫度和水分,都能隨時萌動發芽。生產上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播種期,實現鮮蔥周年供應。春播在早春頂凌或3月上旬播種,秋播在秋末冬初。秋播時,以國慶節前后,旬平均氣溫16.5℃左右為最適播期。播種過早,年前氣溫偏高時,幼苗生長過旺,來年容易中抽薹;播種過晚,溫度較低,幼苗過小,易受凍害。
2.2 整畦備播。應選擇地勢平坦,灌溉方便的地段,畝施優質圈肥3000kg,耕深約25cm,整平耬細做畦。畦寬1~2m,長10~30m,埂高0.1m,埂底寬0.25m,踏實。一般畝用尿素5kg或復合肥10kg作種肥,與畦土混勻,待澆水滲下后即可撒播種子。
2.3 播種要選用發芽勢(5天)在50%上下,發芽率2天)達90%左右的種子,適期播種,每畝用種1.2~1.5kg,摻干細土拌勻撒播。如播期已晚,應用30℃溫水浸種12小時,待20%~35%露芽時,即可散開陰晾,籽粒疏散后,拌細土播種,播后覆土經1cm厚,同時播后2~3天撒毒餌防治地下害蟲。
3 苗期管理
3.1 冬前管理 秋播后6~9天出苗,12~14天子葉伸直,17天左右長出第一片真葉,此期不宜澆水,要保持畦面疏松。“立冬”后如旱情嚴重,可酌情澆些水,切忌大水漫灌,以免淤壓蔥苗和畦面板結。“大雪”前后澆凍水,過3~5天趁早晨有凍時,覆蓋約1cm的草木灰或細圈肥,以保幼苗安全越冬。
3.2 春季管理 開春2月下旬,蔥苗開始返青,及時清理耬出覆蓋物。根據天氣和墑情,在3月中下旬澆返清水,不宜過早,以免降低地溫,影響蔥苗早發。4月上旬苗高約15~30cm時結合松土除草,進行1~2次間苗。5月份是蔥苗盛長期,在澆水的同時,分2次追肥,每次畝施尿素10~15kg或復合肥20~25kg。6月份要以挖空為主,多蹲苗少澆水,使蔥苗健壯。
4 大田栽培
前茬糧食作物收獲后,淺耘滅茬,畝施腐熟圈肥4000kg、尿素8kg、復合肥12kg和過磷酸鈣25kg。施于溝底劃平,按行距50~60cm,溝深約20cm,株距5~6cm,從6月中旬開始移栽,7月初栽完。
4.1 選苗分級 按苗的大小、高矮、粗細分級,選用一、二級壯苗,淘汰掉殘苗和不符合品種典型性狀的苗子,每畝栽植2.5萬~3萬株。
4.2 栽植方法 栽植深度要適當淺栽,利于根系透氣、緩苗、早發。適宜的植法是管狀葉的分叉處露出土面10cm左右,條溝后,趁土壤溫潤干植后覆土,葉與葉方向一致,與蔥溝垂直,以利密植。并做到上齊下不齊,蔥苗大小分級一致。可施用辛硫磷800倍液灌根防治地下害蟲。
5 田間管理
5.1 栽植后不要立即澆水,可進行一段時間的煉苗,以促進根系生長。
5.2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氣溫在23~16℃范圍內,晝夜溫差較大,每日日照達14個小時以上,適于大蔥生長,是需肥臨界期,要注重施好肥。結合松土、澆水,畝施餅肥50kg;9月上旬,白露前后,每畝追施硫酸鉀15kg、尿素10kg,鋤平畦埂,淺培蔥,將壟埂變成溝。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分至寒露),應高培土,重施追肥。每畝施尿素15kg或復合肥25kg、硫酸鉀12kg,并結合套種小麥,施肥澆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應以澆水為主,每6~7天澆一次水,保持地面濕潤。
5.3 病蟲害防治。大蔥紫斑病、小菌核病可用25%甲霜靈1000倍液噴霧防治;薊馬、潛葉蠅可用10%吡蟲啉15~20g噴霧防治。
6 收獲與貯藏11月上旬,立冬前后大蔥地上部分已停止生長,應及時收獲,以防霜凍。出土后,抖去蔥白上的泥土,按15kg左右捆成一捆,運至靠南墻地勢高燥通風的敞棚處貯存,捆靠捆依次排放,避免雨淋,造成腐爛,掌握寧冷勿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