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柑桔同型巴蝸牛的特征及防治

       日期:2016-07-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99    
    [形態特征] 

        雌雄同體,成螺螺殼扁球形,黃褐色至紅褐色,螺殼高約12毫米,寬約16毫米。螺層5.5-6層,底部螺層較寬大,螺層周緣及縫合線上常有1條褐色帶。殼口馬蹄形,臍孔圓形。頭上具3對觸角,上方1對長,眼著生其頂端,下方1對短小。頭部前下方著生口器。體色灰白,長約35毫米,腹部腹面有扁平的足。卵球形,直徑0.8-1.4毫米,初產時乳白色,漸變為淡黃色,近孵化時為土黃色,卵殼石灰質。幼螺形態與成螺相似,但體較小。外殼較薄,淡灰色,半透明。內部的螺體乳白色,從殼外隱約可見。 

        [發生規律] 

        同型巴蝸牛1年發生1代,以成螺在草叢、落葉、樹皮下和土石塊下越冬。越冬成螺于翌年3月上中旬開始活動,并取食為害,4月間開始交配產卵。可異體受精,也可自體受精,任一個個體均能產卵。一生可多次產卵,每次產卵30-60粒,成堆,每一成螺一生可產卵30-200粒。卵多產于疏松而又潮濕的土壤里或枯枝落葉下。田問4-10月均可見到卵,但以4-5月和9月卵量最大。卵期14-3l天,若土壤干燥,則卵不孵化。如果將卵翻至地面接觸空氣,則易爆裂。蝸牛喜潮濕,陰雨天晝夜均能活動為害,在干旱條件下,白天潛伏,夜間活動。至盛夏干旱季節或遇嚴重不良的氣候條件,便隱蔽起來,通常分泌黏液形成蠟狀膜將口封住,暫時不吃不動。氣候適宜后又恢復活動。主要為害期是5-7月份和9-12月份。蝸牛行動遲緩,凡爬行過的地方,均可見分泌有黏液的痕跡。其天敵有雞、鴨、蟾蜍、青蛙、蟹類、龜類、螞蟻、步行蟲、烏鴉、麻雀、鴿子、玫瑰蝸牛和加納蝸牛等。 

        [防治方法] 

        (1)放雞鴨啄食。每只雞鴨1天可食蝸牛200多頭。 

        (2)藥劑防治。藥劑防治應在蝸牛大量出現又未交配產卵的4月上中旬和大量上樹前的5月中下旬進行。施藥方法有: 

        ①制毒餌誘殺。用蝸牛敵(多聚乙醛)與碎豆餅或玉米粉配成含2.5%有效成分的毒餌,于傍晚施于桔園內誘殺。②土面及樹干噴灑。上午8時前及下午6時后,對土面及樹干噴灑1%-5%的食鹽溶液或1%的菜籽餅浸出液或氨水的700倍液。 

        (3)人工防治。在土面堆置新鮮青草、菜葉或樹葉等,或在樹干上捆扎草把,將在其中躲避的蝸牛一起取下消滅。產卵盛期進行中耕,使卵暴露后死亡。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