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冷涼山區西洋南瓜栽培技術

       日期:2016-07-1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29    
    西洋南瓜又稱為印度南瓜、筍瓜,原產于南美洲,口感甜面似有栗味,所以俗稱“栗味南瓜”;其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對防治糖尿病、降低膽固醇、保護視力等有一定的保健功效。目前市場需求量正在逐漸增加。西洋南瓜的耐旱能力強、需水量少、種植容易、貯存期長,適合山區和冷涼地區種植,經濟效益較好。  

      一、對環境的要求:喜溫暖的氣候條件,發芽最適溫度25-30℃,最低15℃以上;莖葉生長最適宜溫度25-30℃,夜溫15-18℃:地溫15℃以上根系開始生長,最適22℃左右,高于30℃根系生長受到抑制;果實生長期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提高品質。在長日照條件下,利于雄花發育,而雌花發生較少;在短日照的條件下,雌花增加;苗期減少日照時數,每天8小時左右可促進早熟、增產;南瓜屬短日照作物,每天10-12小時光照時數為宜。膨瓜期需水量最多;結瓜前水分過大易徒長;后期水分過多品質差。  

      二、土壤與營養:對土壤適應性較強,但以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壤土最好;需肥量多,以氮、磷、鉀和微量元素配合施用產量高,品質好。若氮肥施用量過多,引起莖葉徒長,導致落花、落果和產品品質差,易感染病蟲害。  

      三、選用品種:宜用品質好、適應性強、抗病、豐產性好的雜交一代種,目前以早生赤栗、北京甜栗、栗子、紅英、東升、紅秀等品種表現較好。露地種植地爬方式每畝用種700粒左右(約150克),搭架種植方式每畝用種1200-1500粒(約250-300克)。  

      四、種植季節:現以北京郊區為例有以下2個茬口:  

      1、低海拔地區(150米以下)露地種植:3月下旬育苗,4月下旬(需扣小拱棚覆膜保溫)至5月初定植,6月下旬-7月下旬采收;2、高海拔冷涼山區(250米以上)露地種植:4月上、中旬育苗,5月上、中旬定植,7月中旬-9月采收。  

      五、培育壯苗:種子在陽光下晾曬1天后,用55℃水浸種4-8小時(有種衣劑的種子直接用30℃水浸種),撈出晾干種子表皮明水,用軟棉布包好,在恒溫箱中或其它環境中,控制在25℃-28℃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投洗一遍,待2-3天芽長至2毫米時播種。最好采用草碳營養塊育苗,不用加肥料和農藥,具有省工、防病、促進苗壯的作用,也可用10×10塑料營養缽育苗,基質為50%草碳土+30%消毒園田土+10%潔凈河沙+10%腐熟有機肥。還可用50穴的塑料穴盤育苗,苗期溫度掌握在白天23-30℃,夜間15℃左右,地溫20℃左右。每天控制10-12小時的光照條件,但盡量多見光。  

      壯苗標準:苗齡25-30天,三葉一心,葉色深綠,子葉肥厚,節間短,根系發達,無病蟲害。  

      六、整地定植:盡量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前三年未種過瓜類作物的地塊種植,不易在低洼易澇的地塊種植。每畝施用腐熟細碎的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肥源有困難的可施用“一特”有機肥1000公斤。無公害栽培方式的每畝可施用三元復合肥20公斤,采用挖施肥溝(或穴)的辦法,每隔2-2.5米挖一條深40厘米、寬40厘米的溝,丘陵和地勢不平的地塊可按行距2米、株距50厘米的間距,挖直徑40厘米、深40厘米的施肥穴。將有機肥和土混勻后填入溝或穴中,三元復合肥施在表層根系附近,做成高出地面15厘米、寬50厘米左右的畦,然后覆蓋銀灰色的地膜。按行距2-2.5米,株距40-50厘米定植,每畝600-700株;采用吊蔓或搭架立體栽培的方式,密度要大些,平均行距1-1.2米,株距40-50厘米,每畝1000-1200株。注意定植不要過深,坨面與地表平為宜,有條件的鋪地膜。定植后及時澆水,兩天以后再澆一次緩苗水。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