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大蒜以蒜頭大、蒜皮薄、蒜瓣潔白整齊,風味辛辣濃郁,具有香、辣、粘等優良品質而聞名于世。近幾年來,由于種植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當,蒼山大蒜在生產中出現了兩種病態蒜,一種是大蒜在抽薹時同時抽出小蒜葉(俗稱小辮),造成蒜薹收獲時的困難,影響了蒜薹產量和質量。此病占大蒜總量的5%~10%。發病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氮肥過量,二是受低溫影響。另一種是大蒜徒長,既不抽薹也不長蒜頭,造成單棵蒜的絕產,此病占大蒜總量的1%~2%。發病原因可能是受到多種病毒的感染,氮肥過量。
這兩種病癥并不是成片或大面積的發生,而是在蒜田里零星發生,因此發病原因非常復雜。蒼山縣幾十個蒜區,1.33萬公頃大蒜地都存在這種情況,且一旦發生則無法治療,因此預防是最主要的措施,也是當前唯一的辦法。幾年來經過對近千個大蒜種植戶的生產調查,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種植預防措施。
1 大蒜種的選擇與存放
蒼山大蒜主要有蒲棵、糙蒜、高腳子3個栽培品種。農戶種植蒲棵蒜、糙蒜的較多,它們生長勢和適應性較強,且比較耐寒。高腳子比前兩種發病要輕,但是適應性差。無論種植那個品種,都要選蒜頭大、瓣齊,6~8瓣構成一頭,在收獲時沒有受傷的生長健壯的蒜頭作種。選好蒜種后扎成把掛曬,不要暴曬,同時不要被雨淋。蒜種曬至莖葉變軟發黃,大蒜的外皮已干后編成蒜辮掛于干燥通風的屋內貯藏。值得注意的是蒜種播前30天要在15~18℃或0~7℃,空氣相對濕度75%~100%的環境中貯藏,而低溫高濕將會導致病態蒜的發生。
2 整地與施肥
大蒜根系為弦線狀須根,根系較脆弱,生活力差,80%~90%分布在15~20cm深耕層內,喜肥沃疏松的土壤環境,土質以選擇中性壤土為宜。前茬作物收獲后,應搶墑耕翻,耕深約20cm,耕后縱橫耙細、耙平,做到地平土細,土松下實,無明暗坷垃。在播種前要進行土壤肥力測驗,做到平衡施肥。當土壤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40~150mg/kg、23~47mg/ kg、110~120mg/kg時(蒼山大蒜田的有機質含量大都偏低),每667平方米可施入生物有機肥100~120kg,同時可施腐熟的人糞尿1500~2000kg,盡量少施化肥,尤其是氮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碳銨40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30kg,大蒜多元素中微肥15kg。必須注意的是基肥必須撒施均勻。
3 播種
①播種前掰瓣選種,剔除損傷芽尖的或爛瓣、黃瓣、蟲蛀、光身瓣,挑選完整、中等大小蒜瓣作種。蒜瓣越大則越容易導致病態蒜的發生。
②蒼山大蒜最適宜的播期為10月1~10日,此期日平均氣溫16~17℃,5cm深處地溫為18℃左右。一定要選擇晴天播種,不可盲目提前播種。
③種植密度為每667平方米栽4萬~5萬株,行距17~19cm,株距5.5~6.5cm。種植密度比傳統密度要大些。開溝深度10cm左右,播種深度6~7cm,播后耬平畦面,覆土厚度4~5cm,比傳統經驗要厚1~2cm,并及時澆足頭遍水。澆水后比傳統經驗晚1~2天覆蓋地膜,兩邊用土壓實。
4 田間管理
①蒼山大蒜一般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一定要適時放苗,一旦發現大蒜有出芽拱膜現象,應及時集中人力抓緊時間放苗,齊苗后澆透水。
②采用人工除草,任何時候都不使用除草劑。
③入冬后,當溫度低于0℃時,及時澆好封凍水,覆蓋一些雜草,保溫保苗,安全越冬。
④翌年返青后,澆好返青水,并隨水沖施尿素15kg/667平方米。此時一定要少施氮肥,否則病態加重。同時要提防早春的寒流,以防大蒜受凍、病態蒜發生嚴重。
5 其他措施
①蒼山大蒜在種植中最好與小麥輪作,并可套種菠菜等作物。
②在防治大蒜病蟲害上盡量少采用化學防治,可選用經脫毒的優質蒜種,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田間病源等辦法。
③發生蚜蟲的蒜田要及時防治,以切斷病毒傳播媒介。
以上的栽培措施只是生產經驗的部分總結,可以有效地減少兩種病態蒜的發生。
這兩種病癥并不是成片或大面積的發生,而是在蒜田里零星發生,因此發病原因非常復雜。蒼山縣幾十個蒜區,1.33萬公頃大蒜地都存在這種情況,且一旦發生則無法治療,因此預防是最主要的措施,也是當前唯一的辦法。幾年來經過對近千個大蒜種植戶的生產調查,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種植預防措施。
1 大蒜種的選擇與存放
蒼山大蒜主要有蒲棵、糙蒜、高腳子3個栽培品種。農戶種植蒲棵蒜、糙蒜的較多,它們生長勢和適應性較強,且比較耐寒。高腳子比前兩種發病要輕,但是適應性差。無論種植那個品種,都要選蒜頭大、瓣齊,6~8瓣構成一頭,在收獲時沒有受傷的生長健壯的蒜頭作種。選好蒜種后扎成把掛曬,不要暴曬,同時不要被雨淋。蒜種曬至莖葉變軟發黃,大蒜的外皮已干后編成蒜辮掛于干燥通風的屋內貯藏。值得注意的是蒜種播前30天要在15~18℃或0~7℃,空氣相對濕度75%~100%的環境中貯藏,而低溫高濕將會導致病態蒜的發生。
2 整地與施肥
大蒜根系為弦線狀須根,根系較脆弱,生活力差,80%~90%分布在15~20cm深耕層內,喜肥沃疏松的土壤環境,土質以選擇中性壤土為宜。前茬作物收獲后,應搶墑耕翻,耕深約20cm,耕后縱橫耙細、耙平,做到地平土細,土松下實,無明暗坷垃。在播種前要進行土壤肥力測驗,做到平衡施肥。當土壤氮、磷、鉀含量分別為140~150mg/kg、23~47mg/ kg、110~120mg/kg時(蒼山大蒜田的有機質含量大都偏低),每667平方米可施入生物有機肥100~120kg,同時可施腐熟的人糞尿1500~2000kg,盡量少施化肥,尤其是氮肥,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碳銨40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30kg,大蒜多元素中微肥15kg。必須注意的是基肥必須撒施均勻。
3 播種
①播種前掰瓣選種,剔除損傷芽尖的或爛瓣、黃瓣、蟲蛀、光身瓣,挑選完整、中等大小蒜瓣作種。蒜瓣越大則越容易導致病態蒜的發生。
②蒼山大蒜最適宜的播期為10月1~10日,此期日平均氣溫16~17℃,5cm深處地溫為18℃左右。一定要選擇晴天播種,不可盲目提前播種。
③種植密度為每667平方米栽4萬~5萬株,行距17~19cm,株距5.5~6.5cm。種植密度比傳統密度要大些。開溝深度10cm左右,播種深度6~7cm,播后耬平畦面,覆土厚度4~5cm,比傳統經驗要厚1~2cm,并及時澆足頭遍水。澆水后比傳統經驗晚1~2天覆蓋地膜,兩邊用土壓實。
4 田間管理
①蒼山大蒜一般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一定要適時放苗,一旦發現大蒜有出芽拱膜現象,應及時集中人力抓緊時間放苗,齊苗后澆透水。
②采用人工除草,任何時候都不使用除草劑。
③入冬后,當溫度低于0℃時,及時澆好封凍水,覆蓋一些雜草,保溫保苗,安全越冬。
④翌年返青后,澆好返青水,并隨水沖施尿素15kg/667平方米。此時一定要少施氮肥,否則病態加重。同時要提防早春的寒流,以防大蒜受凍、病態蒜發生嚴重。
5 其他措施
①蒼山大蒜在種植中最好與小麥輪作,并可套種菠菜等作物。
②在防治大蒜病蟲害上盡量少采用化學防治,可選用經脫毒的優質蒜種,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田間病源等辦法。
③發生蚜蟲的蒜田要及時防治,以切斷病毒傳播媒介。
以上的栽培措施只是生產經驗的部分總結,可以有效地減少兩種病態蒜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