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環境因素與雞球蟲病

       日期:2015-09-0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6    
      雞球蟲病是危害養雞業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對該病的防治主要有藥物防治法和疫苗控制法。在雞球蟲病的發生和流行上,溫度和濕度具有重要影響,甚至關系到疫苗免疫的成敗。 

      一、溫、濕度對球蟲病爆發和流行的影響 

      為了給雞的生產提供適宜的小氣候環境,現代集約化養雞場一般都采用封閉式雞舍。由于封閉式雞舍外圍護結構的阻擋作用,舍內外空氣環境相差很大,光照、風速低于舍外,而溫度和濕度則比舍外高出許多。這一方面是由飼養管理過程中造成,而更主要的則是由雞體自身造成的。因為雞是恒溫動物,其體內的代謝產熱必須通過組織傳導和血液循環的對流作用帶到皮膚和呼吸道表面,并以輻射、傳導、對流和蒸發的方式及時排出體外,才能維持體溫的恒定。由雞體排出的水汽量,與雞體重大小和環境溫度高低成正比。據測定,當舍溫為24攝氏度、相對濕度 60%―70%時,11―30日齡的肉仔雞每千克活重每小時可排出可感熱33.91焦耳,排出水汽6.3克;1000只產蛋雞在3.9攝氏度時每小時可呼出水汽2.86千克,26.7攝氏度時可呼出6.49千克。 

      封閉式雞舍雞群的周轉,一般都采用“全進全出”制,飼養密度大,個體間相互接觸的機會少。這種管理方式,也為球蟲卵囊的發育和球蟲病的傳播提供了適宜的條件。 

      雞球蟲的生活史屬直接發育型,經過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個階段。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宿主體內進行,孢子生殖在外界環境中完成。以柔嫩艾美球蟲為例,孢子化卵囊被吞入雞體后,先在肌胃和十二指腸脫囊,釋出子孢子,然后侵入腸上皮細胞進行第一、第二代裂殖生殖,這一過程為無性發育周期,需時4―5天。第二代裂殖體成熟后破裂釋出裂殖子,轉入配子生殖,最終形成后代球蟲卵囊,此過程為有性生活周期,需時2天左右。卵囊成熟后落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球蟲卵囊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孢子生殖,經1天左右發育成孢子化卵囊。 

      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利于卵囊的發育,高溫、干燥的環境則不利于其生存。在氣溫22―30攝氏度,且雨水較多的季節,雞球蟲病最易流行,而當氣溫低于20攝氏度和空氣較干燥時,因卵囊孢子化不良,雞球蟲病的發生也隨之減少。 

      正因為如此,在集約化養雞場,球蟲病的發病率特別高,尤其是15―50日齡的雛雞,其發病率可達50%―70%,死亡率約為20%―30%,嚴重時可達80%以上。 

      二、溫、濕度對球蟲疫苗免疫的影響 

      為了擺脫抗球蟲藥耐藥性及藥物在食品中殘留的影響,利用疫苗免疫預防球蟲病,得到了廣泛的采用。但是,疫苗免疫的成敗,同樣與溫、濕度關系極大。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