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人工栽培適應范圍很廣,不論山的高低,不論陰坡、陽坡,不論沙土、黃土均可發展天麻生產;那么怎樣才能獲得高產呢?
①山坡平栽。山區秋澇多雨,窖栽天麻,除少數排水好的地方外,多因窖中積水造成爛麻減產。坡面堆土栽培,因占地多,易受伏旱高溫影響,不利于蜜環菌和天麻的生長,難于獲得高產。但畦栽或水平狀栽培可經獲得高產。方法是:25℃以上斜坡,由于雨水不易停留,菌棒、菌枝宜于橫擺,以利接納雨水和增強保墑能力;25℃以下斜坡和高寒多濕地方,菌棒、菌枝宜于縱擺,以利排除多余的水分。只有土壤水分和溫度調節適當,才能促進蜜環菌旺盛生長,起到抑制雜菌的作用。
②用單層菌棒和枝、葉鋪蓋法栽培:目前人工栽培天麻方法很多,例如:一層栽、二層栽、三層栽等多種。菌床填料有單用菌棒和菌棒上下加枝葉鋪蓋層兩種。實踐表明,光棒菌床空窩率高,尤其不適宜黃泥山坡栽培。鋪蓋菌床(即在單層菌棒平擺的基礎上,用半腐熟闊葉樹枝葉鋪底加一半土),對蜜環菌和天麻生長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鋪層與蓋層相比,鋪比蓋重要,由于天麻主要是在菌棒下長大的,所以鋪層是蜜環菌和天麻生長的營養基礎,必須注意鋪底層的質量和厚度;蓋層也要采用一半土和一半枝葉的混合物,主要作用是調節天麻窖里的溫度和濕度。鋪、蓋用的枝葉最好是半腐熟的闊葉樹枝葉,菌棒也要砍魚鱗口,砍口要做到大、深、密。由于魚鱗口宜于接菌,蜜環菌就在魚鱗口處長出許多菌索的絲頭,這種絲頭生命力強,易與天麻結合,因而能夠提高天麻產量。
③合理輪栽是天麻持續高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實踐證明,同一塊地方多年連栽天麻,由于改變了土壤性質,會引塌麻種和蜜環菌種退化,造成減產,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措施是年年換地,合理輪栽。凡是栽過天麻的地方,至少間隔5年再輪栽,這樣天麻產量是不會降低的。
④采用三層伴栽夾枝葉法栽培天麻,可充分利用土地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