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骨雞肉質細嫩,它不但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而且還可入藥,具有補腎、益氣血、清虛熱的功效。因此,開發利用烏骨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途。但是,目前烏骨雞普遍存在著產蛋量低的問題,年產蛋量僅為80~100枚,個別高產者可達140枚,一般開產后,年平均產蛋率僅30%~40%,比目前三黃雞的產蛋率低20%左右。導致這種較低產蛋率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它有很強的就巢行為,表現為連產15~20枚蛋就開始就巢,持續7~30天,成年母雞每年就巢8~10次。為此,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試驗研究,得出了一些控制烏骨雞就巢的行之有效的技術,具體技術措施敘述如下。
1 物理調控法
1.1 冷水浴法 方法一,將抱窩雞浸入涼水盆里,用筐等物隔離起來,使雞活動減少;方法二,將母雞浸入小淺水缸里,頭頸露出水面,兩腿間用木板條把關節綁好,使其不被水嗆、水淹,每次半小時,每天可多次,一般3~5天醒抱。
1.2 拔翎和雞翎穿鼻法 方法一,將母雞兩翅分別拔出3根羽翎毛且都有少量出血,拔后2~3天離巢覓食,10天恢復產蛋;方法二,將翅膀尖上的長羽毛拔下一根橫穿雞的鼻孔,停留數日后拔掉,該法對早期就巢的母雞有一定的催醒效果。
1.3 割刺尾脂法 可在雞尾頂端 (俗稱雞腚尖)上方距尾尖2cm的尾脂腺上小凸起,用消毒過的剪刀剪去一小點,涂上食鹽;也可用消毒的針垂直針刺尾尖上方距尾尖3cm小突起處的尾脂穴,至針刺不進為止,并左右捻轉數次,白天留針,傍晚拔出,放回雞群,連續3天見效。
1.4 繩帶捆縛法 用繩拴母雞的一條腿,半吊起來,使雞單腿站立不安,驚恐,促使醒抱。
1.5 針刺掌心法 在雞兩爪掌心的前方,用消毒過的粗縫紉針,刺入6mm深進行刺激醒抱,每天進行1~2次,3~5天催醒。
1.6 醒抱架法 這是目前生產上普遍采用的方法。醒抱架是用木板釘制而成的大籠,底板用較細的木板制成,而且有一定的坡度,使雞不能蹲伏,將就巢的烏骨雞捉進籠后,使雞遠離其熟悉的產蛋箱,而且不能舒服地蹲伏,采用此法約3~5天即可醒抱。
1.7 電感應刺激法 在雞冠上涂上鹽水,將電極一端放入雞口腔內,另一端接觸雞冠叉,以12v電壓刺激抱窩母雞,持續通電10秒,間歇10秒,再通電10秒。經數次刺激后,母雞便可醒抱。
1.8 換籠隔離和燈光刺激法 研究者發現,換籠隔離和燈光刺激法均使就巢母雞于第3天開始醒抱,至第7天醒抱率分別達到40%和70%。
2 藥物調控法
2.1 給就巢母雞飼喂人丹,每只雞早晚各13粒,連喂3~5天即可醒抱。
2.2 內服去痛片或安乃近,每只雞每天喂1片(0.5g),連喂3天即可醒抱。
2.3 用0.02%硫酸銅注射劑肌肉注射,每只雞每次1ml,每天1~2次。
2.4 灌喂食醋,每只雞每天灌喂10ml食醋,每天1次,連用2~3天即可。
2.5 喂白酒,每只抱窩雞灌服白酒2湯匙促其醉眠,醒酒后即可醒窩。
2.6 涂抹清涼油,將清涼油擦抹在母雞臉上,使雞驚恐不安,促使醒抱。注意不要抹入眼內。
2.7 喂鹽酸奎寧,每只每天喂鹽酸奎寧1~2片(0.12g/片),1~3天可醒抱。
2.8 喂異煙肼,方法是第1次每千克體重投藥0.08g,對返巢母雞可于第2天和第3天各投藥1次,劑量比第1次減半。應用此法醒抱率可達95%,但該藥具有一定的毒性,應用時要嚴格控制劑量,如有中毒發生,可大量內服維生素B6,并配以其他對癥藥物治療。
2.9 就巢雞每只每天口服氯丙嗪150mg,或賽更啶3mg,或同時口服150mg氯丙嗪和30mg賽更啶可以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就巢期從22天減至3~5天。
3 激素調控法
3.1 注射丙酸睪丸素,每千克體,重注射丙酸睪丸素12.5mg,注射后一般1~2天醒抱,如不醒抱再注射1次。
3.2 注射三合激素,每只雞每次0.1~0.2ml,注射后10~12小時醒抱。
3.3 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只每次肌肉注射200~500IU,每日1次。
4 免疫調控
采用抗催乳素(PRL)和血管活性腸肽(VIP)的抗體對雞進行被動免疫,可迅速而有效地終止就巢行為。
5 遺傳調控
因禽類就巢性受基因控制,所以可通過育種途徑對就巢性進行控制。從長遠看,培育抗就巢或低就巢雞種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對金水烏骨雞就巢性的育種控制研究發現,通過常規選育對烏骨雞就巢性進行控制是有效的,但隨著選育世代的增加,選育進展變緩慢,在選育初期進展較大,到第四世代雞群的產蛋性能仍然繼續上升,而到了第五世代雞群的產蛋性能出現了小幅回落。由此可見,常規育種手段控制就巢性需時長,且難以完全消除就巢性。
就巢行為本是母禽的重要母性表現之一,但它給現代養禽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由于人們對就巢機理還缺乏深入的理解,導致生產實際中應用的一些催醒技術多為經驗性,缺乏理論依據,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在烏骨雞正常的飼養管理中,針對其就巢性強的特點,產蛋期應經常觀察就巢的母雞,發現就巢的母雞,應及時采取適當的方法催醒,縮短就巢持續時間,使母雞盡快恢復產蛋。
1 物理調控法
1.1 冷水浴法 方法一,將抱窩雞浸入涼水盆里,用筐等物隔離起來,使雞活動減少;方法二,將母雞浸入小淺水缸里,頭頸露出水面,兩腿間用木板條把關節綁好,使其不被水嗆、水淹,每次半小時,每天可多次,一般3~5天醒抱。
1.2 拔翎和雞翎穿鼻法 方法一,將母雞兩翅分別拔出3根羽翎毛且都有少量出血,拔后2~3天離巢覓食,10天恢復產蛋;方法二,將翅膀尖上的長羽毛拔下一根橫穿雞的鼻孔,停留數日后拔掉,該法對早期就巢的母雞有一定的催醒效果。
1.3 割刺尾脂法 可在雞尾頂端 (俗稱雞腚尖)上方距尾尖2cm的尾脂腺上小凸起,用消毒過的剪刀剪去一小點,涂上食鹽;也可用消毒的針垂直針刺尾尖上方距尾尖3cm小突起處的尾脂穴,至針刺不進為止,并左右捻轉數次,白天留針,傍晚拔出,放回雞群,連續3天見效。
1.4 繩帶捆縛法 用繩拴母雞的一條腿,半吊起來,使雞單腿站立不安,驚恐,促使醒抱。
1.5 針刺掌心法 在雞兩爪掌心的前方,用消毒過的粗縫紉針,刺入6mm深進行刺激醒抱,每天進行1~2次,3~5天催醒。
1.6 醒抱架法 這是目前生產上普遍采用的方法。醒抱架是用木板釘制而成的大籠,底板用較細的木板制成,而且有一定的坡度,使雞不能蹲伏,將就巢的烏骨雞捉進籠后,使雞遠離其熟悉的產蛋箱,而且不能舒服地蹲伏,采用此法約3~5天即可醒抱。
1.7 電感應刺激法 在雞冠上涂上鹽水,將電極一端放入雞口腔內,另一端接觸雞冠叉,以12v電壓刺激抱窩母雞,持續通電10秒,間歇10秒,再通電10秒。經數次刺激后,母雞便可醒抱。
1.8 換籠隔離和燈光刺激法 研究者發現,換籠隔離和燈光刺激法均使就巢母雞于第3天開始醒抱,至第7天醒抱率分別達到40%和70%。
2 藥物調控法
2.1 給就巢母雞飼喂人丹,每只雞早晚各13粒,連喂3~5天即可醒抱。
2.2 內服去痛片或安乃近,每只雞每天喂1片(0.5g),連喂3天即可醒抱。
2.3 用0.02%硫酸銅注射劑肌肉注射,每只雞每次1ml,每天1~2次。
2.4 灌喂食醋,每只雞每天灌喂10ml食醋,每天1次,連用2~3天即可。
2.5 喂白酒,每只抱窩雞灌服白酒2湯匙促其醉眠,醒酒后即可醒窩。
2.6 涂抹清涼油,將清涼油擦抹在母雞臉上,使雞驚恐不安,促使醒抱。注意不要抹入眼內。
2.7 喂鹽酸奎寧,每只每天喂鹽酸奎寧1~2片(0.12g/片),1~3天可醒抱。
2.8 喂異煙肼,方法是第1次每千克體重投藥0.08g,對返巢母雞可于第2天和第3天各投藥1次,劑量比第1次減半。應用此法醒抱率可達95%,但該藥具有一定的毒性,應用時要嚴格控制劑量,如有中毒發生,可大量內服維生素B6,并配以其他對癥藥物治療。
2.9 就巢雞每只每天口服氯丙嗪150mg,或賽更啶3mg,或同時口服150mg氯丙嗪和30mg賽更啶可以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就巢期從22天減至3~5天。
3 激素調控法
3.1 注射丙酸睪丸素,每千克體,重注射丙酸睪丸素12.5mg,注射后一般1~2天醒抱,如不醒抱再注射1次。
3.2 注射三合激素,每只雞每次0.1~0.2ml,注射后10~12小時醒抱。
3.3 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只每次肌肉注射200~500IU,每日1次。
4 免疫調控
采用抗催乳素(PRL)和血管活性腸肽(VIP)的抗體對雞進行被動免疫,可迅速而有效地終止就巢行為。
5 遺傳調控
因禽類就巢性受基因控制,所以可通過育種途徑對就巢性進行控制。從長遠看,培育抗就巢或低就巢雞種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對金水烏骨雞就巢性的育種控制研究發現,通過常規選育對烏骨雞就巢性進行控制是有效的,但隨著選育世代的增加,選育進展變緩慢,在選育初期進展較大,到第四世代雞群的產蛋性能仍然繼續上升,而到了第五世代雞群的產蛋性能出現了小幅回落。由此可見,常規育種手段控制就巢性需時長,且難以完全消除就巢性。
就巢行為本是母禽的重要母性表現之一,但它給現代養禽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由于人們對就巢機理還缺乏深入的理解,導致生產實際中應用的一些催醒技術多為經驗性,缺乏理論依據,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在烏骨雞正常的飼養管理中,針對其就巢性強的特點,產蛋期應經常觀察就巢的母雞,發現就巢的母雞,應及時采取適當的方法催醒,縮短就巢持續時間,使母雞盡快恢復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