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害及其防治
1、發病原因。天麻病害的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環菌以外的其它擔子菌,侵染天麻共生的蜜環菌鮮材和菌材,與蜜環菌爭奪養分,嚴重時不但會抑制蜜環菌的生長,降低天麻的產量,還會直接侵染天麻塊莖,造成天麻腐軟(稱塊莖軟腐病)或腐爛死亡(稱塊莖腐爛病)。該病大多在環境不良,如高溫高濕、透氣不良等不利于天麻生長時進行侵襲為害,導致天麻塊莖皮部萎黃,中心組織腐爛,內部成稀漿狀,最終因腐爛發臭空殼死亡。
2、防治方法。一是嚴格天麻種的挑選。生產中應選用無性繁殖未超過3代,且生長點明顯、芽瘤突起、無菌無病的優良天麻種。最好選用有性雜交繁育的零代或一代雜交天麻良種。無性繁殖的多代天麻種因種性退化,適應性與抗逆性減弱,栽培后導致病害或低產甚至絕收。挑選天麻種時,如發現種麻體不飽滿,生長點不明顯、有腐爛斑跡(哪怕是一丁點)都應棄之不用。二是嚴格蜜環菌材的挑選。培養菌材時,要挑選無雜菌的蜜環菌種材,發現雜菌感染的種材和菌材要及時剔除。鑒別蜜環菌與雜菌的表象特征在于,蜜環菌的菌絲為粉白色,著生于樹皮內;蜜環菌的菌索前端為白色,中間紅棕色,尾端黑色,圓形,網狀交織于菌材表面,在黑暗處發光(熒光)。而雜菌一般為單一色,如白色、綠色、墨色等,大多附著在樹皮的表面,呈束狀、片狀分布或扇形分布,在黑暗處不發光。三是嚴格栽培環境和栽培場地的挑選。野外栽培要選擇無雜菌或雜菌較少的、不帶菌或帶菌較少的生荒土地,栽培時做好消毒滅菌工作;室內栽培要注重清潔衛生,搞好環境衛生。
二、蟲害及其防治
常見的天麻害蟲有螻蛄、蠐螬和白螞蟻等。螻蛄以成蟲或幼蟲在表土層下開掘縱橫隧道,嚼食天麻塊莖;蠐螬就是金龜子的幼蟲,食性雜、分布廣,可將天麻塊莖咬成空洞,或將正在發育的天麻頂芽破壞;白螞蟻除啃天麻塊莖外,還啃食蜜環菌的菌絲和菌索。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捕殺。一旦發現栽培場地層土或沙有隆起現象,可扒開土或沙,進行人工捕捉殺滅。二是燈光誘殺。可借助昆蟲大多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在天訂栽培場設置黑光燈進行成蟲誘殺。三是藥物誘殺。發現白螞蟻為害時,可在栽培場地定占撒放滅蟻靈或防害靈粉劑;還可在栽培地四周或在菌材及鮮材上放幾塊松木板,引白螞蟻到松木板上予以消滅。四是栽培前用辛硫磷或敵百蟲等防治以上地下害蟲。
1、發病原因。天麻病害的原菌主要是真菌中除蜜環菌以外的其它擔子菌,侵染天麻共生的蜜環菌鮮材和菌材,與蜜環菌爭奪養分,嚴重時不但會抑制蜜環菌的生長,降低天麻的產量,還會直接侵染天麻塊莖,造成天麻腐軟(稱塊莖軟腐病)或腐爛死亡(稱塊莖腐爛病)。該病大多在環境不良,如高溫高濕、透氣不良等不利于天麻生長時進行侵襲為害,導致天麻塊莖皮部萎黃,中心組織腐爛,內部成稀漿狀,最終因腐爛發臭空殼死亡。
2、防治方法。一是嚴格天麻種的挑選。生產中應選用無性繁殖未超過3代,且生長點明顯、芽瘤突起、無菌無病的優良天麻種。最好選用有性雜交繁育的零代或一代雜交天麻良種。無性繁殖的多代天麻種因種性退化,適應性與抗逆性減弱,栽培后導致病害或低產甚至絕收。挑選天麻種時,如發現種麻體不飽滿,生長點不明顯、有腐爛斑跡(哪怕是一丁點)都應棄之不用。二是嚴格蜜環菌材的挑選。培養菌材時,要挑選無雜菌的蜜環菌種材,發現雜菌感染的種材和菌材要及時剔除。鑒別蜜環菌與雜菌的表象特征在于,蜜環菌的菌絲為粉白色,著生于樹皮內;蜜環菌的菌索前端為白色,中間紅棕色,尾端黑色,圓形,網狀交織于菌材表面,在黑暗處發光(熒光)。而雜菌一般為單一色,如白色、綠色、墨色等,大多附著在樹皮的表面,呈束狀、片狀分布或扇形分布,在黑暗處不發光。三是嚴格栽培環境和栽培場地的挑選。野外栽培要選擇無雜菌或雜菌較少的、不帶菌或帶菌較少的生荒土地,栽培時做好消毒滅菌工作;室內栽培要注重清潔衛生,搞好環境衛生。
二、蟲害及其防治
常見的天麻害蟲有螻蛄、蠐螬和白螞蟻等。螻蛄以成蟲或幼蟲在表土層下開掘縱橫隧道,嚼食天麻塊莖;蠐螬就是金龜子的幼蟲,食性雜、分布廣,可將天麻塊莖咬成空洞,或將正在發育的天麻頂芽破壞;白螞蟻除啃天麻塊莖外,還啃食蜜環菌的菌絲和菌索。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捕殺。一旦發現栽培場地層土或沙有隆起現象,可扒開土或沙,進行人工捕捉殺滅。二是燈光誘殺。可借助昆蟲大多具有趨光性的特點,在天訂栽培場設置黑光燈進行成蟲誘殺。三是藥物誘殺。發現白螞蟻為害時,可在栽培場地定占撒放滅蟻靈或防害靈粉劑;還可在栽培地四周或在菌材及鮮材上放幾塊松木板,引白螞蟻到松木板上予以消滅。四是栽培前用辛硫磷或敵百蟲等防治以上地下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