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yǎng)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食用菌常見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日期:2015-10-22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16    
        1.菌絲徒長 

        食用菌接種后營養(yǎng)生長過旺,絨毛狀菌絲生長致密,覆土后常“鉆”出地面,并形成菌被。出現這種情況與菌種特性和環(huán)境條件有關,土層含水量較少、培養(yǎng)料含氮量過高、通風不良、空氣濕度過大等都易引起菌絲徒長,產生“冒菌絲”現象。 

        常見的防治方法:選用優(yōu)質菌種;將板結的菌被撬松、破壞掉;覆蓋細土,增大通風量,降低空氣相對濕度;用噴重水的方法促使菌絲扭結,形成子實體;噴施生長調節(jié)劑,促使其由營養(yǎng)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 

        2.菌絲萎縮退化 

        在發(fā)菌及出菇階段,有時會出現菌絲發(fā)黃、發(fā)黑、萎縮退化甚至死亡的現象。 

        料害 碳氮比失調、培養(yǎng)料酸化、滋生雜菌、消毒殺菌藥劑使用不當、料內殘留有害物質等均不利于菌絲的生長。對此應加強預防,搞好培養(yǎng)料的配制與發(fā)酵,并認真檢查培養(yǎng)料,測試酸堿度,找出具體原因,視不同原因與菌絲退化情況,采取不同的補救措施。若是培養(yǎng)料酸化,應噴適量石灰水調節(jié);若因消毒劑不當引起菌絲退化,應重新調整培養(yǎng)料,進行補充接種。 

        濕度過大 菌絲怕濕不怕干。如果出菇期噴水過多,覆土過薄,水滲入料內,會造成菌絲萎縮,甚至死亡。發(fā)生這種情,況要注意通風散濕,并適當改變噴水方法,噴水不宜過大、過急。 

        高溫熱害 在高溫、悶熱且通風不良條件下,菌絲易發(fā)黃死亡。可通過加強通風、調溫控濕,使菌絲恢復生長。 

        菌絲活力不強 若因菌絲本身生活力差而造成菌絲細弱、萎縮的,在覆土前可噴三十烷醇、蛋白胨溶液或蘑菇健壯劑,促其恢復生長,使菌絲健壯。 

        3.畸形菇 

        薄皮菇 培養(yǎng)料過薄、養(yǎng)分不足;覆土過薄;菌絲生活力不強或菌絲徒長、板結,出菇部位高;菇房通風不良,高溫、高濕;出菇密度大,生長過快,養(yǎng)分跟不上;菌絲老化,吸收養(yǎng)分能力下降等,都會產生薄皮菇。 

        防治方法:前期搞好培養(yǎng)料的發(fā)酵,合理覆土,生長期加強通風,降低菇房溫度及濕度,適當追肥,補充養(yǎng)分等。 

        空心菇 形成原因:氣濕較高,幼菇生長迅速,土層水分不足;幼菇生長過程中氣溫先高后低,培養(yǎng)料先干后濕,培養(yǎng)料上濕下干,土層較濕,料層較干;菌蓋表面水分蒸發(fā)量大,菌柄中間缺水。 

        防治方法:維持菇棚合適的溫、濕度,高濕期應早、晚通風,中午關窗,避免溫度過高以及水分蒸發(fā)過快;保證空氣相對濕度不低于90%;出菇水和結菇水要噴足,避免出現外濕內干、上濕下干現象。 

        硬開傘 氣溫突然下降,氣溫與料溫、氣溫與土溫反差較大,細土濕度過高而菇棚溫度過低等,使菇體養(yǎng)分代謝紊亂,造成土層中的菌柄與土上的菌蓋生長不平衡而產生分裂分離,進而形成硬開傘。 

        防治方法:注意保溫,不讓冷風吹進菇棚,減少溫度變化,保持適當的空氣濕度和培養(yǎng)料含水量。 

        地雷菇 形成原因:覆土后通風過程,土層含水量過低;土層內菌絲萎縮,播種后發(fā)菌遲;氣溫偏低;料內混有泥土。 

        防治方法:適量噴水,保持土層合適的含水量;覆土不宜超過3厘米;不使用摻土的牛糞等。

        長柄菇 產生原因是空氣相對濕度過高、通風不良、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菌絲衰老、土層菌絲生長無力。 

        防治方法:加強通風換氣,噴施蘑菇健壯劑。 

        球菇 播種時種塊過大,覆土厚度不均勻,培養(yǎng)料含水量不均,幾個或幾十個子實體擁擠在一起等會導致產生球菇。防治方法:播種時把菌種撒勻;適當增加覆土厚度,均勻覆土,合理調節(jié)水分。 

        鐵銹斑菇 床面噴水后未及時開門通風,菇房濕度過大,子實體表面積存小水珠,時間長后會產生鐵銹色斑點。 

        防治方法:噴水后延長通風時間,陰濕天氣搞好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挑選好的覆土材料。 

        鱗片菇 氣溫偏低,菇棚偏干,環(huán)境干濕度差突然加大,菌蓋容易產生鱗片。 

        防治方法:出菇期注意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并保持穩(wěn)定,防止冷風突然襲擊菇棚等。 

        紅根菇 多是產菇前噴水過多,土層含水量過大;過量使用葡萄糖溶液;所噴石灰水、尿素溶液濃度過高;通風不良。 

        防治方法:產菇期土層含水量不能過高;采菇前菇床不能噴水;菇床噴石灰水或追肥時,要注意把握好濃度。 

        玫瑰冠菇 即菇蓋邊緣翻翹卷起,菌褶長到菌蓋表面,褶片泛紅變色,象玫瑰色雞冠。多由化學物質污染引起,如培養(yǎng)料內混入了礦物油或酚類化合物;菇房內、菇房附近噴灑了農藥,產生一定量的有害氣體,都會導致產生玫瑰色雞冠菇。 

        防治方法:存放油或農藥的倉庫不宜改作菇房;不用被化學物質污染的土作覆土材料;菇房內不能用煤油燈照明,用煤爐或木材爐加溫的,要加強通風換氣;培養(yǎng)料建堆時不能與礦物油或酚類物質接觸等。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