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含有天麻蔗、氧化鈣、氧化鎂、香莢蘭醇、維生素A等營養成份。能去風鎮痙、止痛、抗驚厥、降血壓的功能。主治頭痛、眩暈、高血壓、風溫性腰膝痛、四肢麻木,小兒驚癲抽風、失眠、腦心血管疾病。在醫學上有重要的價值,目前產品供不應求,價格逐年上漲,每公斤高達200元以上,特別是出口價格更加昂貴。天麻過去屬于野生,一般在海拔500~1500米的山林中生長,產量稀少,很難采到。發展人工栽培天麻,前景廣闊,當年播種當年采收,每平方米可產天麻20~30公斤,收入500~600元,經濟效益很高,現將最新高產栽培介紹如下:密環菌的培養天麻是一種寄生兼腐生的共生關系,主要靠密環菌提供營養才能生長,因此栽培天麻首先要培養密環菌。
1、菌材的選擇:
凡屬闊葉樹之類的樹都能作菌材,但以櫟樹類(青杠樹)、櫻桃樹為最好。無論樹枝或樹枝椏都可以作菌材,但以直徑5~8cm的菌材較好,砍樹季節應選在每年新芽現蕾時,一般2~3月砍樹,鋸成1米長,放在太陽下,涼1~2個月,讓它盡快死去,4~5月可作發菌使用。
2、發菌:
無論在室內平地或室外畦式都可發菌,先在地上鋪一層約3~5cm厚的沙土,寬度1米,長度不限,然后將備好的樹棒每隔15~20cm砍成斜口,并排放在沙土上面,撒上預先培養好的密環菌的菌種,填上沙土,以高出棒面為2cm為準,接著按同樣的方法,放第二層樹捧和撒菌種,依次可放4~5層,最后上面復蓋10cm厚的沙土,為了保持沙土有一定的濕度和潤度,還可蓋草蓮或塑料薄膜,也可常澆水保濕。在發菌過程中關鍵是溫度和濕度的管理,密環菌生長適宜溫度為10~28℃,但最適宜18~22℃,在發菌時根據自然氣溫高低與菌棒堆碼密度可進行調劑,特別是在菌絲生長過程中本身要產生一定的溫度,這時一定要考慮最好堆內溫度不要超過25℃為宜,濕度應保持沙土含水量為50%,防止過干或積水影響菌絲生長。經過兩個多月的培養,密環菌已布滿整個樹棒,成為菌材,這時就要根據天麻的栽培規模大小,決定是否擴大菌材培養。其菌材擴大培養方式就是用菌材繁殖菌材,新老交替按上述發菌方法進行,也可以堆成“井”字形發菌。天麻栽培天麻栽培季節從11月到次年4月都可栽培,除最冷的“數九”或下雪天不宜外,其余時間都可栽培(因太冷會凍壞天麻),最好選在3月或11月栽培最佳,若3月栽培當年11月或次年3月可采收,若11月栽培次年11月采收。
栽培方法:天麻的栽培有多種多樣,現介紹室內和室外兩種栽培方法。
1、室內平地栽培:房間無論大小均可栽培天麻,最好是冬暖夏涼的房子,室內溫度為10~25℃之間,如果采用地下室或防空洞效果最好。栽培方法是先將地上鋪上3~5cm的沙土,再將菌材一舊一新放在沙土上,距離為10~15cm,在新舊菌材之間還可橫放一舊一新菌枝,距離為10~15cm,填上沙土至菌材一半時再放天麻種,天麻種靠菌材兩側豎放,每個麻之間相隔12~15cm為宜,然后蓋上沙土淹過菌材2~3cm,再用同樣的方法播種第二層,最后蓋7~10cm厚的沙土,外用薄膜復蓋保溫、保濕(若能保溫、保濕的地下室可不蓋薄膜)。
2、室外畦栽:室外畦栽天麻一是要選擇不積水的地方或坡地做畦,二是要采用樹林下或人工蔭棚,也可搭草蓮、種綠草等方法解決陽光直射問題,天麻就會獲得高產。選好場地后,從平地挖深40cm,寬按菌材長度而定,長不限的平底畦,先在底部鋪5cm厚的沙土,將新老菌材每隔10~15cm的距離排放,再作新老菌枝橫放將新老菌材連接起來作為互相傳菌,填上沙土至菌材一半時,就靠菌材兩側豎放天麻,距離為12~15cm,然后蓋上沙土5~6cm,又用同樣的方法播種第二層,最后蓋上7~10cm厚的沙土(可與地面平整或高出地面),外用薄膜加草蓮復蓋,或種綠草作為蔭棚降溫、保濕的措施。天麻的管理技術天麻播種后,無論在室內或室外,主要是溫、濕度的管理。
1、溫度:天麻生長適宜12~25℃,但最適宜15~22℃,超過25℃或低于10℃停止生長,30℃以上2℃以下很快死亡,因此撐握和控制溫度是天麻生長中的關鍵,若溫度過低,可采取薄膜復蓋后再加草蓮保溫,溫度過高也可蓋草蓮、搭蔭棚、種綠草等降溫辦法。總之,做到冬暖夏涼是天麻生長的理想環境。
2、濕度:天麻在室內栽培若干燥,沙土表面可蓋塑料薄膜保濕,室外栽培即要保濕防止干燥,又要防止雨水沖刷和積水現象,周圍可挖排水溝,若干旱時可灑水保濕或采用塑料薄膜加草蓮復蓋。總之,保持沙土表層有一定的濕潤,含水量在50~55%之間為宜。
3、天麻栽培后,不要翻動,防止人畜踐踏和蟲害。
為了防止蟲害進入場地,可在天麻栽培場周圍挖溝,溝內散上石灰粉或其它雜蟲藥劑。天麻的采收與加工
1、采收:天麻的采收和栽培都是同時進行,一般是邊采、邊收、邊播種,把商品麻(大麻)選出來加工成商品,白頭麻和米麻繼續作種用,并及時栽培,將原有菌材另加新材按上述方法栽培。采收方法:先刨開表層沙土,取出菌材,然后將商品麻、白頭麻、米麻取出分別放在筐內,防止挖傷天麻而影響質量。
2、加工:天麻采收后,應及時加工,否則它還在繼續生長或抽苔,消耗營養使體內變空。天麻加工方法有多種多樣,現介紹以下兩種供選用。
(1)將挖回的鮮天麻用清水沖凈泥土涼干后,把細沙放到鍋內炒至沙子變紅(放碎紙片著火時),可放入天麻,并不停翻動,時間要短并炒至天麻外焦內生,至到響聲變小時取出,然后放到已準備好的冷水盆里,趁熱用竹刀將天麻外表粗皮輕輕地刮去,洗凈后放入明礬水中漂10分鐘左右取出進行烘干,最后再用碳火加硫磺炕至全干,即成半透明的乳黃色商品標準麻。
(2)簡易加工方法:將鮮天麻用谷殼搓去粗皮后,用白礬水漂1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干凈上蒸籠蒸至對光看透明,然后炕干或曬干六至七成時,可用木板壓扁平,再用文火加硫磺炕至全干即成透明的商品,天麻干燥后,裝入塑料袋內防潮保存。
1、菌材的選擇:
凡屬闊葉樹之類的樹都能作菌材,但以櫟樹類(青杠樹)、櫻桃樹為最好。無論樹枝或樹枝椏都可以作菌材,但以直徑5~8cm的菌材較好,砍樹季節應選在每年新芽現蕾時,一般2~3月砍樹,鋸成1米長,放在太陽下,涼1~2個月,讓它盡快死去,4~5月可作發菌使用。
2、發菌:
無論在室內平地或室外畦式都可發菌,先在地上鋪一層約3~5cm厚的沙土,寬度1米,長度不限,然后將備好的樹棒每隔15~20cm砍成斜口,并排放在沙土上面,撒上預先培養好的密環菌的菌種,填上沙土,以高出棒面為2cm為準,接著按同樣的方法,放第二層樹捧和撒菌種,依次可放4~5層,最后上面復蓋10cm厚的沙土,為了保持沙土有一定的濕度和潤度,還可蓋草蓮或塑料薄膜,也可常澆水保濕。在發菌過程中關鍵是溫度和濕度的管理,密環菌生長適宜溫度為10~28℃,但最適宜18~22℃,在發菌時根據自然氣溫高低與菌棒堆碼密度可進行調劑,特別是在菌絲生長過程中本身要產生一定的溫度,這時一定要考慮最好堆內溫度不要超過25℃為宜,濕度應保持沙土含水量為50%,防止過干或積水影響菌絲生長。經過兩個多月的培養,密環菌已布滿整個樹棒,成為菌材,這時就要根據天麻的栽培規模大小,決定是否擴大菌材培養。其菌材擴大培養方式就是用菌材繁殖菌材,新老交替按上述發菌方法進行,也可以堆成“井”字形發菌。天麻栽培天麻栽培季節從11月到次年4月都可栽培,除最冷的“數九”或下雪天不宜外,其余時間都可栽培(因太冷會凍壞天麻),最好選在3月或11月栽培最佳,若3月栽培當年11月或次年3月可采收,若11月栽培次年11月采收。
栽培方法:天麻的栽培有多種多樣,現介紹室內和室外兩種栽培方法。
1、室內平地栽培:房間無論大小均可栽培天麻,最好是冬暖夏涼的房子,室內溫度為10~25℃之間,如果采用地下室或防空洞效果最好。栽培方法是先將地上鋪上3~5cm的沙土,再將菌材一舊一新放在沙土上,距離為10~15cm,在新舊菌材之間還可橫放一舊一新菌枝,距離為10~15cm,填上沙土至菌材一半時再放天麻種,天麻種靠菌材兩側豎放,每個麻之間相隔12~15cm為宜,然后蓋上沙土淹過菌材2~3cm,再用同樣的方法播種第二層,最后蓋7~10cm厚的沙土,外用薄膜復蓋保溫、保濕(若能保溫、保濕的地下室可不蓋薄膜)。
2、室外畦栽:室外畦栽天麻一是要選擇不積水的地方或坡地做畦,二是要采用樹林下或人工蔭棚,也可搭草蓮、種綠草等方法解決陽光直射問題,天麻就會獲得高產。選好場地后,從平地挖深40cm,寬按菌材長度而定,長不限的平底畦,先在底部鋪5cm厚的沙土,將新老菌材每隔10~15cm的距離排放,再作新老菌枝橫放將新老菌材連接起來作為互相傳菌,填上沙土至菌材一半時,就靠菌材兩側豎放天麻,距離為12~15cm,然后蓋上沙土5~6cm,又用同樣的方法播種第二層,最后蓋上7~10cm厚的沙土(可與地面平整或高出地面),外用薄膜加草蓮復蓋,或種綠草作為蔭棚降溫、保濕的措施。天麻的管理技術天麻播種后,無論在室內或室外,主要是溫、濕度的管理。
1、溫度:天麻生長適宜12~25℃,但最適宜15~22℃,超過25℃或低于10℃停止生長,30℃以上2℃以下很快死亡,因此撐握和控制溫度是天麻生長中的關鍵,若溫度過低,可采取薄膜復蓋后再加草蓮保溫,溫度過高也可蓋草蓮、搭蔭棚、種綠草等降溫辦法。總之,做到冬暖夏涼是天麻生長的理想環境。
2、濕度:天麻在室內栽培若干燥,沙土表面可蓋塑料薄膜保濕,室外栽培即要保濕防止干燥,又要防止雨水沖刷和積水現象,周圍可挖排水溝,若干旱時可灑水保濕或采用塑料薄膜加草蓮復蓋。總之,保持沙土表層有一定的濕潤,含水量在50~55%之間為宜。
3、天麻栽培后,不要翻動,防止人畜踐踏和蟲害。
為了防止蟲害進入場地,可在天麻栽培場周圍挖溝,溝內散上石灰粉或其它雜蟲藥劑。天麻的采收與加工
1、采收:天麻的采收和栽培都是同時進行,一般是邊采、邊收、邊播種,把商品麻(大麻)選出來加工成商品,白頭麻和米麻繼續作種用,并及時栽培,將原有菌材另加新材按上述方法栽培。采收方法:先刨開表層沙土,取出菌材,然后將商品麻、白頭麻、米麻取出分別放在筐內,防止挖傷天麻而影響質量。
2、加工:天麻采收后,應及時加工,否則它還在繼續生長或抽苔,消耗營養使體內變空。天麻加工方法有多種多樣,現介紹以下兩種供選用。
(1)將挖回的鮮天麻用清水沖凈泥土涼干后,把細沙放到鍋內炒至沙子變紅(放碎紙片著火時),可放入天麻,并不停翻動,時間要短并炒至天麻外焦內生,至到響聲變小時取出,然后放到已準備好的冷水盆里,趁熱用竹刀將天麻外表粗皮輕輕地刮去,洗凈后放入明礬水中漂10分鐘左右取出進行烘干,最后再用碳火加硫磺炕至全干,即成半透明的乳黃色商品標準麻。
(2)簡易加工方法:將鮮天麻用谷殼搓去粗皮后,用白礬水漂1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干凈上蒸籠蒸至對光看透明,然后炕干或曬干六至七成時,可用木板壓扁平,再用文火加硫磺炕至全干即成透明的商品,天麻干燥后,裝入塑料袋內防潮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