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是護國柚豐收的季節,每年一到此時,沉甸甸的柚子掛滿枝頭,四面八方的顧客來到護國鎮上,進行著一樁樁買賣。
隨著時代的變化,護國柚的主要消費群體產生變化,被動銷售的護國柚受到了一定的沖擊。然而很快果農們便開始順應潮流,從傳統的被動銷售逐漸轉變為主動出門尋找市場,將護國柚推向一個個賣場,讓更多的人認識護國柚。同時,護國柚“上線”,通過電商平臺,將銷往世界各地。
拉攏果農
成立專合社收入翻番
自打11月開始,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東巷口村村支部書記汪光權就開始為柚子的豐收忙得不可開交。如今一個月過去,柚子的銷售如往年一般好,汪光權也是樂得合不攏嘴。
在汪光權家的倉庫里,堆滿了大大小小的柚子。“現在水晶柚都已經賣得差不多了,現在賣的大多是沙田柚。”汪光權一邊剝開柚子一邊告訴記者,“新鮮的柚子口感不是最好,要放一個月左右,蔫了,才更好吃。”
護國柚是具有地理標志性的特產,從前都是由散戶自行種植,質量參差不齊。2008年,為了帶動護國柚產業,汪光權將村里的柚子種植大戶拉攏,組建了專合社,對種植戶進行培訓,以種植出更多更好的護國柚。如今專合社的種植面積已達到5.5萬畝,柚子質量提高,價格也成倍翻。“以前便宜啊,好的都才一兩塊錢,現在要賣四五塊了。”看著村民們都掙到了錢,汪光權心里說不出的高興。
銷售轉型
被動等待變主動找市場
在瀘州本地,護國柚可謂是甚有名氣,每年一到柚子成熟的季節,護國鎮上便到處可見前來買柚子的顧客,護國柚也從不愁銷路。但最近兩年,前來購買柚子的單位團體變少,丟失了大客戶,汪光權開始犯愁。
此時種植護國柚的農戶們開始注意到,當下已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再好的東西都需要自己主動去推廣。
“以前就是被動嘛,反正大家要吃就來我們這里買,單位也會提前跟我們預定。現在不得行了,我們就想著要讓護國柚走出去。”汪光權說,如今的護國柚正在主動找市場,首先瞄準的就是大型商場及批發市場,目前專合社已經到重慶某批發市場考察,并進行協商,逐漸一步步打開市場,拓寬銷路。“以后我們也要像莆田柚一樣,讓全國各地都能看到我們護國柚。”
拓寬銷路
線上線下齊發力銷售
如今電商正火,村官陳健鴻也沒閑著,和其他幾名村官一起,建起了“趕鄉場”電商平臺,專門銷售一些本土產品。恰逢今年柚子成熟季,陳健鴻便于專合社聯系,將護國柚放到了網上賣,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到現在網上還是賣了幾萬斤了。”
陳健鴻說,相比其他農產品來說,柚子保存時間長是可用電商平臺推廣的一大優勢。趕鄉場’的建立會很方便那些在外地又不方便回來買柚子的人,省去了來回的路途,只要在家里點一點鼠標就能買到了,打破了空間限制。”
此外,陳健鴻還說,由于護國本地種植柚子的農戶非常多,顧客在購買時還可以通過網站進行“私人訂制”。
“比如說你想買哪家的柚子,你也可以在網上跟我們說,我們與果農聯系,然后發貨。對于商家來說,要想自己開個店,也可以跟我說。”
目前,陳健鴻也制定好了自己的“五年計劃”。預計將在五年內把電商平臺在全省乃至全國打響名氣,也希望大家能通過這平臺更好的認識護國柚和納溪的農產品。